耳目官的意思、耳目官的詳細解釋
耳目官的解釋
(1).指耳、目兩種器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楊伯峻 注:“耳朵眼睛這類的器官不會思考,故為外物所蒙蔽。”
(2).借指負責視聽的親近侍從之臣。《書·冏命》:“爾無昵於憸人,充耳目之官。” 孔 傳:“汝無親近於憸利小子之人,充備侍從,在視聽之官。”
(3).專稱禦史。《新唐書·韓琬傳》:“禦史乃耳目官,知而不言,尚何賴?”《新唐書·韋思謙傳》:“耳目官固當特立,鵰、鶚、鷹、鸇,豈衆禽之偶?”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網絡擴展解釋
“耳目官”一詞在古籍中有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指耳、目兩種器官
- 這是該詞最基礎的生物學含義,直接指代人體的聽覺(耳)和視覺(目)器官。例如《孟子·告子上》提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楊伯峻注釋為“耳朵眼睛這類的器官不會思考,故為外物所蒙蔽”。
2.借指負責視聽的侍從之臣
- 古代将“耳目”比喻為君主身邊負責監察、傳遞信息的近臣。如《尚書·冏命》記載:“爾無昵於憸人,充耳目之官”,孔傳解釋為“侍從之臣需避免親近小人,應專注視聽職責”。
3.專稱禦史(監察官員)
- 在唐代,“耳目官”特指禦史,強調其監察職能。《新唐書·韓琬傳》提到:“禦史乃耳目官,知而不言,尚何賴?”說明禦史需主動谏言,否則失職。
“耳目官”從人體器官的本義,逐漸演化為對監察職能的比喻,體現了古代政治中“視聽”與“監督”的緊密關聯。其含義的擴展反映了官職命名中常見的借喻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目官》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耳和目。它的拆分筆畫是15畫。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制,指的是負責監聽和監視的官員。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繁體形式為「耳目官」。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被任命為耳目官,負責搜集情報。
通過組合其他詞語,可以形成一些相關的詞組,如耳目一新、目無餘子等。
近義詞可以是耳聰目明、耳察目擊等。
反義詞可以是目盲耳聾、對耳目官不聞不問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