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稱詞類為“品詞”。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一個學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詞的名稱來。”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發展概觀》:“﹝ 日本 ﹞從 中國 楷書的一部分借過去造成五十音‘片假名’(楷書字母),又從草書的一部分借過去造成‘平假名’(草書字母),再直接借用些 中國 的各種品詞,而加上他所固有的語尾,于是便形成了 日本 人現在的文字。”
“品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語言背景區分:
一、中文語境下的含義
二、日語語法術語
在日語中,“品詞”(ひんし)是詞類的舊稱,用于語法分類。具體分為12類:
三、中文語法曆史用法
20世紀初期中文語法著作中曾借用該詞指代詞類,如夏丏尊、葉聖陶在《文心》中提到“文法上品詞的名稱”,但現代中文語法已改用“詞類”作為标準術語。
需注意:當前中文日常使用中,“品詞”更多指向日語語法概念,若涉及文學評價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品(pǐn)一詞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它可以表示物品的種類、質量和價值等方面的特征。
“品”字由“口”和“升”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
“品”字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時期的《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品”字的形狀稍有變化,上方的“升”字被改為了“親”。
在古代,品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品”字是由兩個相同的“蔔”字組成,形狀類似于“印”,表示“印記”、“标記”之意。
1. 他對好酒很有品味。
2. 這家店出售各種高質量的品牌産品。
品牌、品質、品味、品評、品德
質量、特征、特點、屬性
品賤、品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