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鼙鼓的意思、鼙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鼙鼓的解釋

小鼓和大鼓。古代軍所用;古代樂隊也用。《周禮·春官·锺師》:“掌鼙鼓縵樂。”《呂氏春秋·古樂》:“ 有倕 作為鼙鼓鐘磬。”《六韬·兵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漢書·史丹傳》:“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六:“臣聞柷敔希聲,以諧金石之和;鼙鼓疏擊,以節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韬 《瀛壖雜志》:“拔發騎龍望斾旌,經年鼙鼓未休兵。” 陳毅 《寄耿星同志》詩:“黑 非 獨立驚鼙鼓,數行韻語報平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鼙鼓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軍旅樂器,其名稱由“鼙”和“鼓”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鼙指代古代軍隊中使用的小型戰鼓,形制較小,常以騎乘方式攜帶;鼓則為打擊樂器的統稱。兩者結合後,“鼙鼓”特指用于軍事號令或儀仗隊列的成套鼓具,具有指揮行軍、鼓舞士氣的作用。

從器物結構分析,鼙鼓多由木質鼓身與獸皮鼓面構成,尺寸較普通戰鼓更輕便,適合騎兵使用。漢代《釋名·釋樂器》記載其“本出于胡中,馬上所奏”,說明其起源與遊牧民族軍事文化相關。在禮制層面,《禮記·樂記》提到鼙鼓常用于“武樂”演奏,作為象征征伐的禮樂器具。

文學意象方面,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漁陽鼙鼓動地來”的經典表述,将鼙鼓引申為戰亂爆發的信號,這一隱喻在後世詩詞中成為标志性戰争意象。現代考古發現,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漆木鼓器,為鼙鼓形制研究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鼙鼓”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鼙鼓(pí g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原指軍隊中使用的小型戰鼓,漢代以後也稱“騎鼓”。其形制較小,常與大鼓配合使用,既用于軍事指揮,也見于樂隊演奏(如《周禮》記載的“掌鼙鼓縵樂”)。

二、曆史與用途

  1. 軍事應用:作為戰鼓,鼙鼓在軍隊中用于傳遞指令、鼓舞士氣,例如“鼙鼓催征”即指戰鼓催促士兵出征。
  2. 禮樂功能:古代樂隊中,鼙鼓常與鐘、磬等樂器合奏,見于祭祀、宴會等場合(《呂氏春秋》提及“鼙鼓鐘磬”)。

三、文學意象

鼙鼓在詩詞中多象征戰争或動蕩,例如:

四、現代寓意

當代語境下,“鼙鼓”可引申為激勵奮進的象征,例如“鼙鼓催征”被賦予鼓舞人心的含義。

參考來源

可通過搜索“鼙鼓 古代樂器”“鼙鼓 詩詞意象”等關鍵詞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及曆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保外執行本主讒柄超摅趁坊大表代替盜名欺世叮咚鵝眼錢風靡一世風雨表官鈔毫露黑價白日交葛攪首交争嗟诮寄書鴈計算中心卷湧鞠讻磕巴扣人心弦浪漢列植靈殖籬子龍皮扇子樓梯陸馳鳴笛名我固當偏好牽牛津青銅海秋鴻羣賢散閑掃雷艦缫演撒野善民沙吒設位受胙雙雙説空四臨酸黃虀蘇何探本談薮貪圖安逸停産微扣文房四士崄峨銜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