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後因以“匹夫溝瀆”謂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張司封廟》:“江之所恃者隄,安有 伯起 不知以石代薪之便,功未及成,效匹夫溝瀆之為?”
“匹夫溝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出自《論語·憲問》,原文為: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渎而莫之知也。”
意為:怎能像普通男女那樣固執于小節小信,自缢于溝渠而不為人知?
宋代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中提到:
“江之所恃者堤,安有伯起不知以石代薪之便,功未及成,效匹夫溝渎之為。”
此處批評治水者因拘泥舊法(用柴草築堤)導緻失敗,恰如成語所述。
此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強調對迂腐行為的批判,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與感情傾向。
「匹夫溝渎」這個詞是指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庸的環境中陷入被輕視、被忽視的境地。下面我們來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了解其來源、繁體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還有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詞語「匹夫溝渎」分為三個部分:
- 匹(部首:匕,總筆畫數:2)
- 夫(部首:大,總筆畫數:4)
- 溝(部首:水,總筆畫數:8)
- 渎(部首:水,總筆畫數:11)
來源:
「匹夫溝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品藻》一書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劉備在勤王之事中遭到一個山賊的輕視,把他當成一個匹夫,将他趕走。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了一個諺語,用來形容一個平凡的人在困難中被人輕視的境地。
繁體:
在繁體中,「匹夫溝渎」這個詞的寫法是「匹夫溝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匹夫溝渎」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一般還是采用現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匹夫溝渎」這個詞可以在下面的例句中更好地理解:
- 他在公司被排擠,一直處于「匹夫溝渎」的境地。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視「匹夫溝渎」,因為平凡之人也有卓越之處。
組詞:
「匹夫溝渎」這個詞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匹夫:指一個平凡普通的人。
- 溝渎:指被人輕視、忽視的境地。
近義詞和反義詞:
「匹夫溝渎」的近義詞可以是「袖手旁觀」、「屈尊」;反義詞可以是「崇尚」、「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