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被甲據鞍的意思、被甲據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被甲據鞍的解釋

漢 馬援 年六十二,請出征, 光武帝 以其老,未許。“ 援 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 援 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事見《後漢書·馬援傳》。後因以“披甲據鞍”形容武将年雖老而壯志不減。 明 劉基 《寶林同講師渴馬圖歌》:“ 趙國 廉将軍 ,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據鞍走若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被甲據鞍”是一個古代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将馬援62歲時主動請纓出征,光武帝劉秀因其年邁未允。馬援當場披甲上馬,在鞍上“顧眄”(環視四周),展現雄風。劉秀贊歎:“矍铄哉是翁也!”(這老将多麼精神煥發啊!)。


用法與示例


擴展信息

該成語生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老骥伏枥”精神的推崇,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被甲據鞍的意思

《被甲據鞍》這個詞源自于古代兵器裝備相關的詞彙,主要描述将戰馬披上甲胄并且備有鞍具裝備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被甲據鞍》的拆分部首是:

被:衣(112)

甲:田(102)

據:扌(64)

鞍:革(177)

《被甲據鞍》的總筆畫數為:衣(5)+ 田(5)+ 扌(4)+ 革(13)= 27

來源

《被甲據鞍》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軍事戰争詞彙的衍生,形容士兵備戰、準備出征的狀态。

繁體

《被甲據鞍》的繁體字為:“被甲據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對于《被甲據鞍》的寫法會有一些變體:

被:衤

甲:甲

據:按

鞍:鞍

例句

1. 士兵們整裝待發,被甲據鞍,準備出發執行任務。

2. 将軍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被甲據鞍,布陣待敵。

3. 在古代戰争中,士兵們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确保能夠熟練地被甲據鞍。

組詞

被甲劫馬、據鞍逐鹿、身披甲胄、馬嘶甲叫等。

近義詞

裝備齊全、全副武裝、浩浩蕩蕩。

反義詞

赤身裸體、無甲無兵、無依無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