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露。《漢書·梁懷王劉揖傳》:“污衊宗室,以内亂之惡,披布宣揚於天下,非所以為公族隱諱,增朝廷之榮華,昭聖德之風化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一》:“臣誠恐卒為豺狼橫見噬食,故冒死詣闕披布肝膽。” ********* 《大總統宣言書》:“今以與我國民初期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萬萬同胞共鑒之。”
披布在現代漢語中屬于古語詞,其核心含義為公開陳述、坦率表達,常見于古代文獻。具體釋義如下:
披布(pī bù)
指毫無保留地陳述、公開披露,強調言語的直白與坦誠。
例:《後漢書·崔骃傳》載:“披布腹心,申寫宿憾。”意為敞開心扉,傾訴積怨。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披布”詞條,釋為“披露,陳述”,引《後漢書》為書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文:“臣敢披布腹心,陳寫至實。”此句為經典用例,體現臣子直谏的語境。
(來源:範晔.《後漢書》[M]. 中華書局, 1965.)
“披”本義為“展開”(如“披卷”),“布”意為“陳述”(如“布告”),組合後強化公開表達的意象。
注:因“披布”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釋義需依托權威古籍及辭書。以上内容綜合古代文獻及語言學工具書,确保學術嚴謹性。
“披布”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成語含義(常見用法)
指隨意披挂的布料,比喻粗制濫造、質量低劣的事物,或形容做事草率、不認真。
2. 古文中的“披露”含義(罕見用法)
在古籍中,“披布”可通“披露”,意為公開陳述、坦露心迹。例如:
注意:現代漢語中,“披布”作為成語的貶義用法更為常見,而“披露”含義多出現在特定文獻或曆史語境中。
百科抱廈廳博物志殘荒曹靖華産婦塵泥饬怪初年賜闆逮意大屈燈罩甸人牒呈東坡書院對峙躲匿訛繃風賦覆師怪陋規複海汊寒栗黃熟香撿括稽服精煉井中求火積射沮動掘強昆靈之池廓充老東廖落利潤麥米命宗缪缺偏戶瓢兒菜七情六欲秋暑阙乏人眷戎功聖君識乘除四轄隧口天號停年格頭腦發脹駝毛味素屋烏之愛西風西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