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露。《汉书·梁怀王刘揖传》:“污衊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於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诣闕披布肝胆。” ********* 《大总统宣言书》:“今以与我国民初期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共鉴之。”
“披布”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成语含义(常见用法)
指随意披挂的布料,比喻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事物,或形容做事草率、不认真。
2. 古文中的“披露”含义(罕见用法)
在古籍中,“披布”可通“披露”,意为公开陈述、坦露心迹。例如:
注意:现代汉语中,“披布”作为成语的贬义用法更为常见,而“披露”含义多出现在特定文献或历史语境中。
《披布》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一种用来包裹身体或盖在床上的薄而宽大的布料。通常用于寒冷的天气或者作为节日的礼物。它可以用来保暖、遮风挡雨或简单美化环境。
《披布》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巾”,表示与衣物相关。它的笔画数为六画。
《披布》一词的来源比较广泛,既有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化词汇,也有借用自外来语。在中国古代,人们多用披布来形容一种粗糙、简朴的布料,多用于农民的衣物或让贫穷人家的孩子穿戴。而现代汉语中,披布一词往往指代各种款式和质地的布料。
《披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披布」,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披布》这个词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如在《广韵》中,它被写作「皮役」,意为用皮革制作的工具或衣物。
1. 她把一块披布围在脖子上,抵挡着寒冷的冬风。
2. 这床披布是我奶奶送给我的,非常柔软舒适。
1. 披风:用于围绕肩部的大型披布。
2. 披肩:用于保暖或装饰的较小的披布。
3. 披挂:披在身上。
4. 披戴:戴在身上。
披风、披肩、披挂。
剥离、脱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