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群牧司所属官署名。掌割剥死亡的马牛驴骡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皮剥所》:“《宋朝会要》曰:‘皮剥所, 开宝 二年置。’”
“皮剥所”是宋代的一个官署名,其详细解释如下:
皮剥所隶属于宋代群牧司(后改隶太仆寺),主要负责处理死亡的马、牛、驴、骡等牲畜的剥皮及尸体处理工作。该机构设立于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依据《宋朝会要》记载,其职能明确为“掌割剥死亡牲畜”。
部分资料(如、4)提到“皮剥所”作为成语,形容残酷的剥皮刑罚,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后世衍生含义或误传。
皮剥所是宋代为管理官畜尸体处理而设立的专业机构,体现了古代对畜牧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朝会要》《事物纪原》等原始文献。
《皮剥所》是一个成语,意为剥皮之地、剥皮厂。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残酷的场所,通常用来比喻非常痛苦或残暴的环境。
《皮剥所》的拆分部首是「皮」和「所」。其中,「皮」的部首是「=」,它的总笔画数是5;「所」的部首是「戶」,它的总笔画数是4。
《皮剥所》最早见于明代小说《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形容剥皮的地方。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残酷的环境。
《皮剥所》的繁体字为「皮剝所」。
在古代,「皮剥所」的写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同。
1. 在那个战场上,他们置之于「皮剥所」,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2. 这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就像一个「皮剥所」,没有人能够幸免。
1. 皮开肉绽
2. 剥皮抽筋
3. 痛不欲生
4. 残忍无情
1. 地狱
2. 凌迟
3. 战场
4. 九死一生
1. 人间天堂
2. 和平宜居
3. 幸福愉快
4. 安乐无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