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漂流。《戰國策·齊策三》:“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2).漂浮,浮動。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酒色漂漂,與銀光一體。” 唐 陸龜蒙 《和友人許惠酒以詩徵之》:“凍醪初漉嫩如春,輕蟻漂漂雜蘂塵。”
(3).漂泊。 唐 杜甫 《嚴氏溪放歌行》:“天下兵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
(4).飛揚貌;高飛貌。《老子》“漂兮若無所止” 漢 河上公 注:“我獨漂漂若飛若揚無所止也。”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
(5).淺青色。《釋名·釋采帛》:“漂漂,淺青色也。”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廓獨潛而專精兮,天漂漂而疾風。”
(6).古代傳說中南方山名。《呂氏春秋·求人》:“南至 交阯 、 孫樸 、 續樠 之國, 丹粟 、 漆樹 、 沸水 、 漂漂 、 九陽 之山。”
(7).投小瓦片或小石片掠水面跳躍向前的一種遊戲。《花城》1981年第1期:“時間又在一幢幢工廠的煙突上升起了,在孩子們放情投出的漂漂水紋上展開了。”
“漂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漂流/漂浮
指物體隨水流動或浮于水面。如《戰國策·齊策三》中“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北魏《齊民要術》也提到“酒色漂漂,與銀光一體”。
漂泊無定
形容人生流離失所。杜甫《嚴氏溪放歌行》有“天下兵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
飛揚高飛
多用于描述鳥類或輕盈物體的動态。賈誼《吊屈原文》中“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即此意。
淺青色
古代對顔色的描述,見于《釋名·釋采帛》:“漂漂,淺青色也”。
遊戲名稱
指投擲瓦片或石片在水面跳躍的傳統遊戲(見于、4的記載,但具體文獻出處未明确标注)。
注意:現代口語中“漂漂亮亮”為疊詞用法,表示“美麗、整潔”,與古義不同。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例句,可參考《戰國策》《齊民要術》等古籍。
漂漂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事物或人的美麗、出色、吸引人等積極正面的特質。
漂漂的偏旁部首是氵(水),總筆畫數是10畫。
《漂漂》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紅樓夢》中。後來逐漸成為流行語,形容人或事物頗具吸引力。
繁體字為「漂漂」,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漂漂」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用漢字進行書寫。
1. 她穿着一身漂漂的禮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2. 這幅畫色彩斑斓,真是漂漂極了。
3. 這家餐廳的菜肴看起來不僅漂漂,味道也非常美味。
漂亮、漂浮、漂泊、漂移、漂紅等
美麗、出色、俊俏、絕倫、吸引人
平凡、普通、丑陋、平庸、不吸引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