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進飯的意思、漂母進飯的詳細解釋
漂母進飯的解釋
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施恩而不望報答。
詞語分解
- 漂母的解釋 漂洗衣物的老婦。《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韓信 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 信 飢,飯 信 ,竟漂數十日。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
- 進飯的解釋 吃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 荀勗 嘗在 晉武帝 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炊也。’”
專業解析
"漂母進飯"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施恩不圖報的善行以及知恩圖報的美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
-
典故出處與字面意思:
- 該成語典出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記載了韓信未發迹時,生活困頓,常在淮陰城下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絮的老婦人(漂母)見他饑餓,連續數十日将自己的飯食分給他吃。韓信感激,表示日後定當厚報,漂母卻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報答嗎?)。
- 字面上,“漂母”指在水邊漂洗絲絮的老婦人;“進飯”即提供飯食、送飯。因此,“漂母進飯”字面意思就是“漂洗絲絮的老婦人給(韓信)飯吃”。
-
深層含義與引申義:
- 施恩不望報: 這是該典故最核心的寓意。漂母幫助韓信是出于純粹的同情和善意,沒有絲毫期待回報的功利之心,體現了高尚無私的品德。
- 雪中送炭的恩情: 漂母的飯食是在韓信最落魄、最饑餓的時候提供的,是真正的“雪中送炭”,這種恩情尤為珍貴。
- 知恩圖報: 韓信後來被封為楚王,回到故鄉後,找到漂母,賜予千金以報答當年的“一飯之恩”。這體現了受恩者不忘恩情、懂得回報的美德。因此,“漂母進飯”也常與“一飯千金”并用,共同诠釋施恩與報恩的完整道德内涵。
- 激勵奮發: 漂母的善舉和對韓信的信任(“吾哀王孫”),某種程度上也激勵了身處逆境的韓信。這個典故常用來鼓勵人在困境中不要放棄,也提醒人們善行可能改變他人的命運。
-
現代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漂母進飯”主要用來贊揚那些無私幫助他人、不求回報的善行,尤其是指在不為人知或對方落魄時給予的幫助。
- 它強調的是一種純粹的、基于恻隱之心的利他精神。
- 有時也用于告誡人們要懂得感恩,銘記并回報他人給予的恩惠。
權威來源參考:
- 《史記·淮陰侯列傳》:該成語最原始、最權威的出處,記載了事件始末。
- 《漢語大詞典》:作為大型權威漢語工具書,其對“漂母”詞條的釋義會引用《史記》原文,并解釋其引申義,即指施恩不圖報的人。
- 《辭源》/《辭海》:這些經典辭書在解釋“漂母”或相關成語(如“一飯千金”)時,必然會詳述“漂母進飯”的典故及其蘊含的道德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漂母進飯”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施恩而不求回報的行為,尤其強調幫助他人時無私的态度。該成語中的“漂母”指在水邊漂洗衣物的老婦人,“進飯”即提供飯食。
二、詳細解釋
-
核心内涵
源自西漢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貧困時,一位漂母見他饑餓,連續數十日分飯給他,卻拒絕其日後的報答承諾。這體現了“施恩不圖報”的高尚品德。
-
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成語有“子女不孝”的含義,但主流權威文獻(如《史記》、李白詩文)均未支持此說法,可能為誤傳或混淆其他典故。
三、成語出處與用法
-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
- 用法:
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褒揚無私助人的行為。
例:唐代李白《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序》中引用:“漂母進飯,沒收千金之恩。”
四、相關擴展
- 同義表述:亦作“漂母進食”(見),或簡化為“一飯之恩”。
- 文化影響:該典故成為中華文化中知恩圖報的象征,後世常用“千金報漂母”表達感恩之情。
如需進一步了解故事細節,可查閱《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伴遊鞁鞍邊将貶易冰絲弦冰柱擯相伯首不迨不可估量不肯側不楞長衣搊撮觸處出胎雌心大寒索裘兜翻對較遏勃蜂蠹高坐跪下海産劾治黃面翁會派火旛嘉醴簡傲叫街結想機房精覈鏡匳軍賞撈籠履齒沒味内具噴雨噓雲貧苦傔從呥呥日莫三指升攀石中美束筍松燈天黑天郊狪犬透字望衡對宇無跌香火情翔翥險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