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扁舟的意思、扁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扁舟的解釋

[small boat;skiff]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别金門知己》

詳細解釋

小船。《史記·貨殖列傳》:“ 範蠡 既雪 會稽 之恥,乃喟然而歎曰:‘ 計然 之策七, 越 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唐 王昌齡 《盧溪主人》詩:“ 武陵 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宋 蘇轼 《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俺們一葉扁舟桃源路,這才是江湖滿地,幾個漁翁。” 劉大白 《秋之淚·西湖秋泛(二)》詩:“葉葉扁舟葉葉篷,掩映著一葉葉的斜陽,搖曳著一葉葉的西風。”

編列衆舟為一舟。猶方舟、維舟。 漢 徐幹 《中論·修本》:“乘扁舟而濟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動者,其業也美。”參閱 清 俞樾 《曲園雜纂·讀<中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扁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小而輕便的船,通常帶有孤寂、漂泊、隱逸或閑適的文化意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與基本釋義:

    • 扁: 本義指物體平而薄,引申為小的意思。在這裡形容船的體積小、吃水淺。
    • 舟: 泛指船。
    • 因此,“扁舟”字面意思就是小船。它區别于大型的樓船、戰船或商船,強調其輕便、簡易的特點。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扁舟”的釋義即為“小船”。
  2. 文化内涵與文學意象:

    • 漂泊與羁旅: 扁舟常象征人在旅途的孤獨、渺小和無依無靠之感。如唐代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别校書叔雲》中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表達了失意後欲乘小舟漂泊江湖的願望。
    • 隱逸與超脫: 扁舟也常與隱士、歸隱江湖的生活相聯繫,代表一種遠離塵嚣、追求自由自在的隱逸情懷。如宋代蘇轼《前赤壁賦》中的“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描繪了與友人泛舟江上、超然物外的情景。
    • 閑適與淡泊: 有時也用于描繪悠閑自得的漁家生活或輕松惬意的遊賞。如唐代張志和《漁歌子》中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雖未直接寫“扁舟”,但描繪的正是漁父駕扁舟于煙雨中的閑適畫面。
    • 渺小與自然: 在浩瀚的江河湖海中,一葉扁舟更顯其渺小,常用來襯托自然的壯闊或人在天地間的微茫感。成語“一葉扁舟”即生動體現了這種意象。
  3. 常用搭配:

    • 一葉扁舟: 這是最常見的搭配,“葉”字極其形象地描繪出小船輕盈、單薄的特點,強化了漂泊、渺小的意境。
    • 駕/乘/弄扁舟: 表示駕駛或乘坐小船。
    • 扁舟一葉: 同“一葉扁舟”。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扁舟”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基本釋義、詳細解析及文學意象三個方面綜合闡述: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與含義
    讀音為piān zhōu(部分資料誤注為“biǎn zhōu”),原指小船,如《史記·貨殖列傳》中範蠡“乘扁舟浮於江湖”即用此意。
    另一層含義為編列衆舟為一舟,屬于古代造船方式的引申,但現代較少使用。

二、詳細解析

  1. 字源與演變
    “舟”在先秦文獻中已出現,漢以後逐漸被“船”替代。現代漢語中,“舟”多用于複合詞或成語(如“一葉扁舟”“順水推舟”),而“船”更常用作單字。
  2. 文學中的象征
    扁舟在詩歌中常象征漂泊、歸隱或人生旅途。例如:
    • 蘇轼《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表達超脫塵世;
    • 王昌齡《盧溪主人》:“武陵溪口駐扁舟”暗含隱逸情懷。

三、常見用法與例句

  1. 古籍用例
    《史記》記載範蠡功成身退後“乘扁舟浮江湖”;李白詩句“扁舟尋釣翁”展現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2. 現代造句
    “書是一葉扁舟,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比喻知識載體的小巧與深遠。

“扁舟”以小船為核心含義,承載着漢語中對簡樸、漂泊、精神自由的多元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蘇轼文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中腰寶利博措餐霞持勝酬咨瘡疤船橋處别鉏吾獨木舟鳳麟鳳穴豐庸扶丞膚敏浮攤貴造毂辘鷹滾刀手黃穣穣回味無窮忽若夾磨積底兒結膜紀錄片驚枕九丹箕張開置口語體擂家吝愛領乾薪梅花角内令抛漾蓬門生輝平走慢步破季度薔薇前面窮鳥投人苒荏人經神話市渚數番家鼠黏子束葦鼠腰兜邃嚴探會天電廷折頹宕萎折五明骥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