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湓浦的意思、湓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湓浦的解釋

即 湓水 。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 盧峰 蓮刻削, 湓浦 帶縈紆。”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 湓浦 從君已十年, 京江 仍許借歸舡。” 清 陳維崧 《鵲踏花翻·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平話》詞:“依稀 長樂 夜烏啼,分明 湓浦 鄰船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湓浦(拼音:Pén P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釋義

湓浦指古代湓水(又稱湓江)的入江口,即湓水與長江交彙處。該詞源于古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二、曆史地理考據

湓浦作為古代交通要沖,是九江(古稱浔陽)的重要地理标志:

  1. 地理位置:據《水經注·卷三十九》載:“湓水出豫章艾縣……北入大江。”其入江口即湓浦,唐代屬江州浔陽郡,今屬江西九江市浔陽區。
  2. 行政沿革:湓浦口曾設“湓浦戍”“湓浦驿”,為長江中遊軍事與商貿樞紐。北宋《太平寰宇記》稱:“湓浦在城西,源出清湓山,經城下入江。”

三、文學意象與典故

湓浦因白居易《琵琶行》名句“住近湓江地低濕”而成為經典文學意象,象征遷客羁旅之愁:

“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此詩奠定了湓浦在文化語境中的悲秋、離思意象,後世文人如蘇轼、陸遊均曾化用此典。


權威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影印本,1958年。
  3. 《水經注校證》(北魏·郦道元著,陳橋驿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
  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中華書局,2007年。
  5. 《白居易集箋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今湓浦遺址位于九江市區西部的龍開河故道,仍存曆史地名“湓浦路”,見證千年水文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

“湓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地理、文學等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構成:

    • 湓:指水勢上湧或泛濫,如“湓湧”“湓溢”。
    • 浦:多指水邊或河流入海口,也可作為姓氏。
    • 組合後,“湓浦”字面可理解為“水勢洶湧的河口”。
  2. 曆史地理指向:

    • 古代指“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龍開河(古稱湓水),該河曾注入長江。

二、曆史與文學引用

  1. 詩詞中的意象:

    • 唐代白居易在《東南行一百韻》中以“湓浦帶縈紆”形容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
    • 宋代張孝祥的《浣溪沙》提到“湓浦從君已十年”,借地名表達離别或時間流逝的情感。
    • 清代陳維崧的詞作中,“湓浦鄰船話”暗示此地作為水陸交通要道的場景。
  2. 功能與地位:

    • 湓浦曆史上是九江地區的重要水道,與商貿、文化傳播密切相關。

三、現代意義

四、總結

“湓浦”一詞既指向古代河流(湓水),又承載了文學意象與地域文化記憶。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詩詞背景或地理變遷,建議查閱地方志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菴藹傍門保完比儗瀕死比音筆緻不周山纏嚼蟬噪遲莫擋泥闆倒箧點翠調灰抄斷鸢燔祀奮衣蓋愆改轅易轍還來海涯天角砉然狐魅嘉果薦陳将機就計孑絃離形懵懵懂懂蒙受面盤子骈門潑胡潑剌剌歉疑輕騎簡從親谒窮測秋灌丘墓诠表桡木人心叵測殺時間社會變革身遠心近矢詞誓發數黃道白松房訟言陶甄停泊完密違棄碨泱午陰脅辱稀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