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株的意思、蟠株的详细解释
蟠株的解释
盘屈的树根。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若夫蟠株耸干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词语分解
- 蟠的解释 蟠 á 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
- 株的解释 株 ū 露出地面的树根:守株待兔。株连。株戮。 棵儿,指整个的植物体:植株。 量词,指植物:一株桃树。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蟠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盘屈的树根”,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pán zhū
- 字义:
- 蟠:指屈曲、环绕,如“龙蟠虎踞”中的形态描述。
- 株:原指植物的根茎,后引申为植株或量词(如一株树)。
- 组合含义:形容树根盘曲交错的形态,常见于古汉语文献中。例如南朝梁沉约《高松赋》中“若夫蟠株耸干之懿”一句,即以“蟠株”描绘松树根系的遒劲盘结。
扩展与用法
- 文学意象:
多用于诗词或赋体文中,通过“蟠株”表现树木的古老、坚韧或自然之奇,如“含星漏月之奇”。
- 比喻引申:
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其可比喻“人才出众”或“潜力无限”,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
- 相关成语:
“蟠木朽株”则指盘曲腐朽的树根,比喻无用之材,与“蟠株”含义不同。
使用注意
- 在正式文献或学术场景中,建议以“盘屈的树根”为核心释义,避免过度引申。
- 若需引用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说明,并标注来源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南朝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蟠株的意思
蟠株(pán zh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种树木根系扩张的现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蟠株的部首是虫(chóng),笔画数为15划。
来源和繁体
蟠株源于古代汉字,属于简化字,没有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蟠株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含义相同。
例句
1. 这棵松树的蟠株非常壮观。
2. 古城中的老榕树的蟠株遍布整个庭院。
组词
蟠株的组词有:蟠曲(树木扭曲生长)、蟠屈(树木弯曲生长)、蟠斜(树木倾斜生长)。
近义词
蟠株的近义词有:纠缠、盘绕。
反义词
蟠株的反义词有:挺直、笔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