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泮鸮的意思、泮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泮鸮的解釋

典出《詩·魯頌·泮水》。謂泮林中的貓頭鷹,食泮林之桑葚,可變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清 魏源 《<海國圖志>叙》:“ 大秦 海西,諸戎所巢,維利維威,實懷泮鴞。”參見“ 泮林革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泮鸮"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它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特定組合,主要用于指代《詩經》中出現的意象。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分解

  1. 泮 (pàn):
    • 本義指古代諸侯舉行射禮或學宮(學校)的建築物,特指泮宮(周代諸侯所設的大學)。泮宮前有半月形的水池,稱為“泮水”。
    • 引申為“學宮”、“學校”的代稱。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對“泮”的釋義明确指出其指古代學宮。 來源:《漢語大詞典》 - 漢典
  2. 鸮 (xiāo):
    • 本義指貓頭鷹一類的鳥,古時多被視為不祥之鳥或惡聲之鳥。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及《說文解字》均将“鸮”解釋為鳥名,即貓頭鷹。 [來源:《漢語大詞典》 - 漢典;《說文解字》]

二、詞義溯源與特定含義 “泮鸮”一詞直接來源于《詩經·魯頌·泮水》中的詩句:

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三、總結 “泮鸮”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典故的詞彙: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詩經·魯頌·泮水》原文及曆代注疏:該詞最原始、最權威的出處和解釋依據。 來源:《詩經》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漢語大詞典》:提供“泮”和“鸮”的權威字義解釋。 來源:《漢語大詞典》 - 漢典
  3. 《說文解字》(許慎):提供“鸮”的古文字形及本義解釋。 來源:《說文解字》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泮鸮”是一個源自《詩經》的典故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1. 出處
    源自《詩經·魯頌·泮水》,原指栖息在泮林(古代學宮旁的樹林)中的貓頭鷹。

  2. 本義與象征
    傳說中,泮林的貓頭鷹因食用桑葚,其原本被認為“丑惡”的叫聲變得悅耳。這一轉變被引申為“通過教化改變本性”的象征,比喻可以被感化的人或事物。

  3. 文學引用
    清代學者魏源在《海國圖志叙》中曾用“泮鸮”一詞,借指通過威德感化異域民族(如“大秦海西”),體現文化教化的力量。


使用注意

如需更深入的語義分析,可提供具體文本段落以便結合上下文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八覽版子保真度鞞柝財訾出藍打照會谛玩頓峙度涉惡塵無染法藍豐碑負輸鈇鎖概赅高幨高蹑高水平公聽并觀規銀黑煞黃面老子交頤極目矜彊鞠躬盡瘁流官砻琢馬六甲海峽蠻公子眉南面北悶嘴葫蘆眇冥恁憑農士醅釀鵬飙遷念耆耇卿輔寝獸颯俐桑穰紙三訊十八羅漢世廕式則梳篦跾跾潭淵體看通今通氣孔外隸違執霧市夏後小巧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