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判官的意思、判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判官的解釋

[official] 唐宋時輔助地方長官處理公事的人員,借指閻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

坐谪興國州判官。—— 清· *********《明史·海瑞傳》

詳細解釋

(1).古代官名。 唐 代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均置判官,為地方長官的僚屬,輔理政事。 宋 沿 唐 制,并于團練、宣撫、制置、轉運、常平諸使亦設置判官。 元 代改為各州府設置判官。 明 清 僅州置判官,無定員。見《文獻通考·職官十六》。 唐 韓愈 《董公行狀》:“ 崔圓 為 揚州 ,詔以公為 圓 節度判官。” 宋 徐铉 《稽神錄·劉存》:“ 劉存 為 舒州 刺史,辟儒生 霍某 為團練判官,甚可信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兩裴迪》:“一為 王鐸 辟租庸招納使。 朱溫 鎮 宣武 ,辟節度判官。”

(2).傳說冥司中閻王屬下掌管生死簿的官。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除夕》:“教坊 南河炭 丑惡魁肥,裝判官。”《水浒傳》第四二回:“門前小鬼,折臂膊不顯猙獰;殿上判官,無幞頭不成禮數。”《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閻君﹞貴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萬鬼卒、牛頭、馬面,幫扶者甚衆。”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這上面寫的是蛇溜字,好像是閻羅殿上判官的手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判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曆史官職和神話形象兩類:

一、曆史官職

  1. 起源與職能
    判官始設于隋朝,唐代成為節度使、觀察使等地方長官的僚屬,負責輔理政事。宋代沿襲唐制,并在團練使、轉運使等機構增設判官,元代後職權逐漸集中于州府。明清時期僅州一級保留判官職位,相當于副職官員,如副知府或知州助手。

  2. 曆代演變

    • 唐宋:多為臨時派遣官員,協助處理司法、財政等事務。
    • 元代:各路總管府、散府及州均設判官,職權擴大。
    • 明清:僅州置判官,清代改稱“州判”。

二、神話形象

在民間信仰和文學作品中,判官被賦予陰間司法者的角色:

  1. 職能與分類
    陰曹地府中,判官掌管生死簿,分屬不同司職:

    • 賞善司:魏征負責獎賞生前善行(《西遊記》中提及)。
    • 罰惡司:鐘馗依據“四不四無”原則懲處惡魂。
    • 察查司:陸之道(陸判)負責核查案件公正性。
  2. 文化象征
    判官形象多威嚴正直,如鐘馗“鐵面虬髯”,象征公正無私,常見于傩戲面具、古典小說等民俗文化中。

三、其他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判官在具體朝代或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可參考《文獻通考·職官十六》或《西遊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判官的意思

判官是指在法庭審判中擔任判決職務的官員。他們負責依照法律規定,審理案件并作出合法的判決。

判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判官的拆分部首是刀,筆畫數為5。

判官的來源

判官一詞來源于古代官制中的判決官。在古代,刑獄審訊一般由一位高級官員擔任判官,負責判決犯罪者的罪行和處罰。

判官的繁體字

判官的繁體字為「判官」。

判官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判官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辨官」,意味着判定案件的官員。

判官的例句

1. 法庭上的判官公正地做出了判決。

2. 他經曆了多年的努力,終于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判官。

3. 所有的當事人都需要尊重判官的決定。

判官的組詞

審判、判決、判定、判罰、判案。

判官的近義詞

審判官、法官、審判員。

判官的反義詞

被告、罪犯、原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