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判官的意思、判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判官的解釋

[official] 唐宋時輔助地方長官處理公事的人員,借指閻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

坐谪興國州判官。—— 清· *********《明史·海瑞傳》

詳細解釋

(1).古代官名。 唐 代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均置判官,為地方長官的僚屬,輔理政事。 宋 沿 唐 制,并于團練、宣撫、制置、轉運、常平諸使亦設置判官。 元 代改為各州府設置判官。 明 清 僅州置判官,無定員。見《文獻通考·職官十六》。 唐 韓愈 《董公行狀》:“ 崔圓 為 揚州 ,詔以公為 圓 節度判官。” 宋 徐铉 《稽神錄·劉存》:“ 劉存 為 舒州 刺史,辟儒生 霍某 為團練判官,甚可信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兩裴迪》:“一為 王鐸 辟租庸招納使。 朱溫 鎮 宣武 ,辟節度判官。”

(2).傳說冥司中閻王屬下掌管生死簿的官。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除夕》:“教坊 南河炭 丑惡魁肥,裝判官。”《水浒傳》第四二回:“門前小鬼,折臂膊不顯猙獰;殿上判官,無幞頭不成禮數。”《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閻君﹞貴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萬鬼卒、牛頭、馬面,幫扶者甚衆。”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這上面寫的是蛇溜字,好像是閻羅殿上判官的手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判官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古代官職

指唐宋時期地方長官的僚屬,協助處理司法、文書等政務。

二、民間信仰中的神職

在道教與民俗傳說中,判官為陰間閻王殿的審判者,執掌生死簿,裁定亡魂善惡。

三、現代引申義

偶用于比喻具有裁決權的人或事物(如“賽場判官”),但此屬非主流用法。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判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曆史官職和神話形象兩類:

一、曆史官職

  1. 起源與職能
    判官始設于隋朝,唐代成為節度使、觀察使等地方長官的僚屬,負責輔理政事。宋代沿襲唐制,并在團練使、轉運使等機構增設判官,元代後職權逐漸集中于州府。明清時期僅州一級保留判官職位,相當于副職官員,如副知府或知州助手。

  2. 曆代演變

    • 唐宋:多為臨時派遣官員,協助處理司法、財政等事務。
    • 元代:各路總管府、散府及州均設判官,職權擴大。
    • 明清:僅州置判官,清代改稱“州判”。

二、神話形象

在民間信仰和文學作品中,判官被賦予陰間司法者的角色:

  1. 職能與分類
    陰曹地府中,判官掌管生死簿,分屬不同司職:

    • 賞善司:魏征負責獎賞生前善行(《西遊記》中提及)。
    • 罰惡司:鐘馗依據“四不四無”原則懲處惡魂。
    • 察查司:陸之道(陸判)負責核查案件公正性。
  2. 文化象征
    判官形象多威嚴正直,如鐘馗“鐵面虬髯”,象征公正無私,常見于傩戲面具、古典小說等民俗文化中。

三、其他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判官在具體朝代或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可參考《文獻通考·職官十六》或《西遊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岸岸鞍鞿阿僧祇鼻凹糖采榮慘濑人殘軀斥境舂抭澄汰德行動秤兒東湖東洋鬼幹溷膏臊汗不敢出好丹非素颢汗紅雲歡友積讒糜骨節矜借命借資金爐究根兒匶路記叙文看活撂心思麗侈裡區淪傷馬瘦毛長泥龍骈枝七海起辇谷圈樻宂賦殺材贍用十三镮金帶時世裝市邑壽昌私眷松苞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兒廷鞠彤精同舍生萬不失一剜肉做瘡文攤蚊蟻五魁消溶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