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頖宮的意思、頖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頖宮的解釋

(1). 西周 諸侯所設的學宮。《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 漢 蔡邕 《獨斷》:“ 三代 學校之别名: 夏 曰校, 殷 曰庠, 周 曰序。天子曰辟雍,謂流水四面如璧,以節觀者。諸侯曰頖宮;頖言半也,義亦如上。”

(2).泛指學宮。 唐 李德裕 《唐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扶風馬公神道碑銘》:“公於是廣靈囿以樹農功,采頖宮以列珍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頖宮(pàn gōng)是中國古代對地方官辦學校的雅稱,源于周代教育制度。其名稱由“頖”與“宮”組合而成:

  1. 字義解析

    • “頖”為“泮”的異體字,本義指半月形水池,象征學宮建築形制。《周禮·春官》記載“頖,半也,諸侯之學,半于天子之宮”,表明其等級屬性。
    • “宮”指代古代教育場所,與“辟雍”(中央官學)相對,如《禮記·王制》載“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2. 曆史功能

    頖宮最初為周代諸侯國設立的貴族學校,後演變為地方官學代稱,承擔祭祀孔子、培養士人的雙重職能。宋代以後,多與孔廟結合形成“廟學合一”體系,如《宋史·禮志》載地方官員“春秋釋奠于頖宮”。

  3. 文化象征

    頖宮代表古代“禮樂教化”思想,其建築布局中“泮池”“棂星門”等元素蘊含“學以濟世”的儒家理念,清代《日下舊聞考》稱其“為天下士子立身進德之所”。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第2版)、《周禮注疏》、《宋史》卷一一五。

網絡擴展解釋

“頖宮”是中國古代西周時期諸侯設立的學宮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頖宮”是西周諸侯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與天子設立的“辟雍”相對應。根據《禮記·王制》記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說明其等級制度明确,諸侯學宮規模或地位約為天子學宮的一半(“頖”含“半”之意)。

  2. 字義解析

    • “頖”通“泮”,故“頖宮”也作“泮宮”。
    • 字源上,“頖”從“頁”(頭部)與“半”組合,可能暗指諸侯學宮的規制僅為天子學宮之半。
  3. 曆史演變
    後世将“頖宮”泛化為學宮的代稱。例如唐代李德裕在碑銘中提及“采頖宮以列珍饌”,即借指學宮。

  4. 相關文獻
    漢代蔡邕《獨斷》進一步解釋:“諸侯曰頖宮,頖言半也”,強調等級差異。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考證細節,可參考《禮記·王制》及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做親安存白雞年暴露悲慘貶晦彩局測劃禅衣瞅空兒雛鷇從逆瘁瘅打羅單句道脈帝車牍聿豐饒分統高樓詭駁豪捷呵壁和恺畫榜黃毛花項禍發齒牙翦定建華僭嫚兼人局部郡主巨踴獵郎靈雞理想亂邦奶媪巧敏起伯窮天起任桑蠹上頭審别詩場食加首秋黍酏速凍腆厚條數鐵茅土紳香火道人仙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