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考槃在阿,碩人之薖。” 朱熹 集傳:“考,成也;槃,盤桓之意。言成其隱處之室也。”後因以“盤阿”稱避世隱居之處。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贈三代制》之二:“具官 董某 曾祖母 李氏 盤阿6*共隱,饁畝如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盤阿漢語 快速查詢。
“盤阿”是一個源自《詩經》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隱逸主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盤阿”出自《詩經·衛風·考槃》中的詩句“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考槃在阿,碩人之薖”。根據朱熹的注解,“考”意為“成”,“槃”指“盤桓”,合指“建成隱居住所”。因此,“盤阿”常被引申為避世隱居之地,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個别資料(如查字典)将“盤阿”解釋為“人或事物互相配合形成整體”。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進一步查閱《詩經》原文及朱熹《詩集傳》,或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其語境含義。
《盤阿》是一種漢字詞語,具有盤旋、回轉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物體或事物繞着某個中心點或軸心旋轉、循環。
《盤阿》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和火(huǒ),其中王在左邊,火在右邊。它共有15個筆畫。
《盤阿》一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清楚。在古代文字材料中,無法找到确切的出處。這個詞可能是古代人們總結出的表示旋轉、環繞的詞語,用來描述自然界和人類活動中的旋轉運動。
《盤阿》的繁體字為「盤阿」。
古代在寫作《盤阿》時,使用的是獨特的篆書或隸書形式。這些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呈現出更加古樸、粗犷的風格。由于篆書及隸書較難辨認,所以現代一般使用規範的楷書字形來書寫《盤阿》。
1. 風簇雲垂,山水交融,夕陽下,大地萬物如《盤阿》般旋轉。
2. 他的舞蹈動作靈活而有力,在舞台上猶如一隻《盤阿》。
1. 盤旋: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心做旋轉運動。
2. 環繞:圍繞着物體的外圍或周圍形成一個圈或環形。
3. 旋轉:圍繞着某個中心點或軸心做循環運動。
1. 旋轉:用于表示物體或事物圍繞中心點進行軸向旋轉的動作。
2. 回旋:用于表示物體或事物從一個地方或方向繞回到原點。
止:"止"的意思是停止、不再前進或動作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