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ke friends with the opposite sex]∶結成異性朋友
既有牛排可吃,又有馬殺雞可享,怪不得伊喜歡和鐵公公拍拖
(2) [be in deep love]∶男女談戀愛達到熱烈的階段
當他曉得女兒與約翰拍拖,想制止時已經太遲了
方言。謂相戀男女相挽或相隨而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大家都在爽朗地笑,但我自己明白,我笑得要算最不自然。可不是嗎?我在精神上已經緊緊地把她‘拍拖’着了。” 茅盾 《劫後拾遺》:“大褲管,緊腰身短襖的姑娘們,挽着個男友,在騎樓下拍拖。”《羊城晚報》1982.2.22:“大革命時期前後,當時自由戀愛風氣剛開始,大抵初戀的青年男女,夜闌人靜之處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處則一前一後的‘拖’。這名詞從二十年代開始,沿用至今。”
“拍拖”是粵語方言,主要含義及演變如下:
源自清末珠江口航運:大船(火輪)拖小船航行時,主航道中“大拖小”,靠岸時因大船吃水深,需小船輔助卸貨,兩者緊密相依。這種協作關系被稱為“拍拖”,後引申為形容人際關系。
指約會或建立戀愛關系,尤其流行于廣東地區。例:
不同于普通話“談戀愛”,“拍拖”更側重戀愛初期的約會互動過程,且帶有地域文化特色。
注:部分低權威來源提到現代引申含義(如性行為),但缺乏廣泛依據,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拍拖是一種在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主要指兩個人互相約會、交往或談戀愛的意思。
拍拖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拍拖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拍拖的源自粵語,最早在廣東地區使用。後來逐漸在其他地區流行起來。
拍拖的繁體字為「拍拖」。
在古時候,拍拖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資料目前尚無法确定。
1. 他們已經拍拖了兩年,感情非常穩定。
2. 他最近和她開始拍拖了,大家都非常開心。
拍拖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組成新的詞語,例如:
- 拍拖照片(指拍攝的兩個人約會的照片)
- 拍拖經驗(指已有的約會、戀愛經驗)
- 拍拖技巧(指約會、談戀愛的技巧)
拍拖的近義詞包括:
- 談戀愛
- 約會
- 交往
- 結交
拍拖的反義詞可以是單身、分手、離婚等,因為這些詞語與拍拖的概念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