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攤派索取。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戶頭總催說》:“其兜侵派索,雖可以杜在昔之奸,而斷難按限全完,不事追比者也。”
“派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ài suǒ,屬于曆史語境中使用的貶義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攤派索取”,即通過強制或非正當手段分配任務并索要財物。由“派”(攤派、分配)和“索”(索取)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官員或機構的不合理行為。
詞源與曆史用法
清代文獻《福惠全書·錢穀·戶頭總催說》中提到:“其兜侵派索……不事追比者也。” 說明該詞在曆史上與稅收、攤派等行政弊端相關,多用于揭露官吏濫用職權、強行征收的現象。
用法特點
關聯擴展
“派”單獨使用時,可表示分支、作風或分配(如“派遣”),而“索”單獨指索取或搜尋。但組合成“派索”後,語義專指帶有強制性的不合理索取。
該詞反映了曆史上行政或權力濫用現象,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福惠全書》等史料來源。
派索(pài suǒ)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表示在音樂或舞蹈中的诠釋和演繹,意為“展示、呈現”。
派字的部首是水(氵),意為與水相關的事物;索字的部首是纟,意為與紡線有關的事物。派和索各自有四畫。
派索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的音樂和舞蹈領域,用來形容演員或音樂家的表演和舞技。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藝術形式中,如戲劇、繪畫等。
繁體字“派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派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常常在其下方加上較長的橫筆畫,形如“汱”。索字的寫法變化較小,基本保持了現在的形狀。
1. 她在演唱會上以精湛的演技派索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2. 舞蹈演員通過細膩的身體語言來派索出角色的情感。
1. 派生:意為從某個事物或概念中衍生出新的事物或概念。
2. 派遣:意為派人去完成某個任務或使命。
展示、展現、呈現
隱藏、隱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