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排沫的意思、排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排沫的解釋

系在馬口銜鐵兩邊用以扇汗的飄帶。《詩·衛風·碩人》“朱幩鑣鑣” 唐 陸德明 釋文:“鑣,馬銜鐵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馬瑞辰 通釋:“《説文》:‘幩,馬纏鑣扇汗也。’《繫傳》曰:‘謂以帛纏馬口旁鐵扇汗,使不汗也。’是幩乃鑣上之飾,非謂鑣為扇汗也。《釋文》蓋雲‘幩,一名扇汗,又曰排沫’。今本脫一‘幩’字,遂似誤以鑣為扇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排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系在馬口銜鐵(鑣)兩側用于扇汗的飄帶,屬于古代馬具的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過飄帶擺動幫助馬匹扇去汗水或泡沫,保持馬口清潔。


二、出處與文獻依據

  1. 《詩經·衛風·碩人》
    原文提到“朱幩鑣鑣”,唐代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注解:“鑣,馬銜鐵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2. 《說文解字》
    進一步說明“幩”是纏在馬銜鐵上的飾物,用于防止馬汗飛濺,與“排沫”功能相關。

三、詞源與結構分析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詩經》相關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排沫的意思

《排沫》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有着多種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漂浮在水面上的細小物體,比如水花、水滴等等。其次,它也可以表示河流或湖泊的水從水面上濺起來形成的水花。此外,排沫還可以指雨後從屋檐上滴落的水滴。綜上所述,排沫主要與水有關聯,描述了水分散飛濺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排沫》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和“己”(又稱“人”)的複合部首,“氵”表示與水有關,而“己”則是一個表示動作或行為的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排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書·韓鹹傳》中。它的繁體字為「排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排沫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排」和「沒」的結合,表示水花浮動在水面上的樣子。

例句

1. 水花飛濺,排沫四濺,形成了美麗的波紋。

2. 雨後,房檐上的排沫順着牆壁滴落下來。

3. 在湖面上,小船劃過,留下一片排沫。

組詞

組詞中可以使用排沫的有:水排沫、河水排沫、水滴排沫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水珠、水花、濺水。

反義詞:封閉、靜止、幹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