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遣煩悶。 唐 杜甫 《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宋 程垓 《念奴嬌》詞:“排悶人間,寄愁天上,終有歸時節。”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此唱彼和,聊以排悶。”
排悶(pái mèn)指通過某種方式排解、消除心中的煩悶或抑郁情緒。該詞屬動賓結構,“排”含疏導、消除之意,“悶”指郁結不快的情緒。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消解愁悶
指主動采取行動(如出遊、交談、娛樂等)驅散心中郁結的愁緒。
例: 清人黃景仁《癸巳除夕偶成》詩:“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此即詩人借觀星排悶之舉。(來源: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
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排悶,排除煩悶。”(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583頁)
轉移注意力以舒緩情緒
強調通過其他活動分散對煩心事的專注,達到情緒緩解的效果。
例: 魯迅《書信集·緻黎烈文》:“近日見聞如何?倘得暇,希借書排悶。”(來源:《魯迅全集》第14卷)
本義為“推開”,引申為“疏導”“消除”,如“排憂解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表“心煩、不舒暢”,《說文解字》釋為“懑也”,即氣郁結于心。(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注: 詩人借寫詩排遣羁旅之愁。(來源:蕭滌非《杜甫詩選注》)
“排悶從誰得無賴,盡拈書籍向人誇。”
注: 以讀書轉移心緒。(來源: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
詞彙 | 側重方向 | 情感強度 |
---|---|---|
排悶 | 主動消解愁緒 | 中度郁結 |
解憂 | 解決憂慮根源 | 深層焦慮 |
遣興 | 借閑適活動抒懷 | 輕度閑愁 |
(依據《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辨析)
參考文獻來源:
“排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i mèn,其核心含義是排遣煩悶、消除内心的郁悶情緒。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百瑞倡明潮痕陳效陳遺飯感傳政處婦淳茫酢酬得未曾有鬥艶争妍督趣防城庫泛觞副二浮光略影附理高深莫測拱動乖覺寡老官騎果料兒和容悅色鴻混厚顔懷清台回語驕詐借代嗟異機泉紀事體久念爵士拘墟之見空谷跫音庫緞暌離匮阙雷居士梁山泊躐徑龍飛虎跳匿堯喬作衙曲柄鑽軟殼雞蛋傷麟說到大天書通二酉瑣心泰水天蛇通共通透忘勞危嶪消化系統遐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