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瓯與臾。比喻地面窪陷不平之處。《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楊倞 注:“甌、臾,皆瓦器也。 揚子雲 《方言》雲: 陳 、 魏 、 鄭 、 宋 之間,謂罃為臾。甌臾謂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流丸自向甌臾止,但笑蚍蜉撼樹狂。”
“瓯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瓯臾”原指兩種瓦器(瓯和臾),後比喻地面低窪不平之處。該詞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意為滾動的彈丸遇到低窪處會停下,流言遇到智者則會終止。
部分資料(如)提到“瓯臾”指古代地名或形容時間短暫,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主流釋義仍以《荀子》及曆代注疏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及漢代揚雄《方言》相關條目。
《瓯臾》是指一個地名,古代國名,在今天的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一帶,轄區内有瓯江和龍灣兩個城市。
《瓯臾》的拆分部首是“瓦”和“卩”,部首瓦表示瓦器,卩表示封印。它的總筆畫數是30。
《瓯臾》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據考證是從語音相似的地方民族名稱演變而來。早在周朝時期,瓯族就已在這一地區繁衍生息,并逐漸形成獨特的文化。
《瓯臾》的繁體字是「甌□」,其中的「□」代表無法提供的部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因此《瓯臾》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有些文獻中寫作「甌龥」,有些則寫作「歐沲」。隨着曆史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1. 他是瓯臾人,以花燈制作技藝聞名遐迩。
2. 瓯臾的自然風光讓人陶醉其中。
瓯臾江、瓯臾港、瓯臾人、瓯臾省、瓯臾文化、瓯臾方言等。
溫州、龍灣、瓯江等。
其他地名,比如北京、上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