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瓯臾的意思、瓯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瓯臾的解釋

瓯與臾。比喻地面窪陷不平之處。《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楊倞 注:“甌、臾,皆瓦器也。 揚子雲 《方言》雲: 陳 、 魏 、 鄭 、 宋 之間,謂罃為臾。甌臾謂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流丸自向甌臾止,但笑蚍蜉撼樹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瓯臾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瓯”與“臾”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釋義:

  1. 瓯(ōu):

    • 本義為小盆、杯盞類器皿。《說文解字》釋為“小盆也”,例如《荀子·大略》中“流丸止于瓯臾”即指滾動的彈丸在凹陷處停止。
    • 引申為地名,如古代“瓯越”指今浙江南部及福建部分地區。
  2. 臾(yú):

    • 原指古代量詞,表示短暫時間,如《禮記·中庸》“從容中道,臾不可離”。
    • 另一含義為“輕賤的土地”,《荀子》楊倞注稱“臾,謂污下也”,指低窪不平的地形。
  3. 複合詞“瓯臾”:

    • 特指地面凹陷不平的坑窪,如《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中,以“瓯臾”比喻流言傳播的阻礙。
    • 清代王先謙《荀子集解》進一步注解:“瓯臾,皆瓦器,以喻地形之坳坎”。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瓯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瓯臾”原指兩種瓦器(瓯和臾),後比喻地面低窪不平之處。該詞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意為滾動的彈丸遇到低窪處會停下,流言遇到智者則會終止。


二、詞源與演變

  1. 器物本義
    根據楊倞注《荀子》,“瓯”和“臾”均為古代瓦器,其中“臾”在陳、魏、鄭、宋等地方言中代指“罃”(一種陶制容器)。
  2. 引申為地貌
    因瓦器形狀凹陷,古人以“瓯臾”比喻地面坑窪不平的地形,如《方言》中提到的“地之坳坎如瓯臾”。

三、用法與例句

  1. 文學引用
    清代梁章鉅在《歸田瑣記》中化用:“流丸自向瓯臾止,但笑蚍蜉撼樹狂”。
  2. 現代語境
    可用于描述自然或人為形成的地面凹陷,例如:“大雨過後,路面的瓯臾處積滿了水”。

四、常見誤讀

部分資料(如)提到“瓯臾”指古代地名或形容時間短暫,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主流釋義仍以《荀子》及曆代注疏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及漢代揚雄《方言》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白閃閃抱疾悲酷镔刀蔀落衣殘丑闡明沖鋒陷鋭倒蹅門低頭東明洞蜒鬥頭二始發髲紛紛穰穰鳳峙甘香公料貢茗谷狗貴上喝報河脈紅案懷憤火狸駕鵝踐極镌行渴待軨下流芳後世籠鈎胪傳蠻髦昧谷扪膝明惑密樹槃薄咆咻乾化錢塘江欽定輕艓湫窄乳姐喪祭擅愛十風五雨鎖匙談辨貪豎灘響同是天涯淪落人突擊唾壺忘筌小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