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偶句的意思、偶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偶句的解釋

對偶的句子。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李義山 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 溫 ( 溫庭筠 )曰:‘何不雲: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書。’” 宋 葉適 《徐道晖墓志銘》:“及 沉約 、 謝朓 、 永明 體出,士争効之。初猶甚艱,或僅得一偶句,便已名世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偶句是漢語修辭手法中的重要概念,指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意義上相互關聯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其核心在于通過對稱的形式增強語言的節奏感與表現力,常見于詩詞、骈文及現代文體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礎定義

偶句要求上下句在字數、結構、詞性上相互對應,形成工整的對仗關系。例如: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

其中“青山”對“白水”,“橫”對“繞”,“北郭”對“東城”,構成典型的空間意象對稱。


二、形式特征

  1. 結構對稱

    上下句語法結構需一緻,如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

    例: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範仲淹《嶽陽樓記》)

    “浮光”與“靜影”均為偏正結構,“躍金”與“沉璧”為動賓結構。

  2. 詞性嚴格對應

    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虛詞也需同類相對。

    例: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絕句》)

    “兩個”對“一行”(數量詞),“黃鹂”對“白鹭”(名詞)。


三、功能與價值

  1. 強化節奏韻律

    通過對稱句式形成聽覺上的和諧感,如骈文與律詩的核心表現手段(參考《文心雕龍·麗辭》)。

  2. 深化意境表達

    對仗能并置相關意象,拓展畫面空間。如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照勾勒邊塞蒼茫。

  3. 增強邏輯關聯

    在議論文中,偶句可突出對比或遞進關系,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勸學》)


四、曆史演變


權威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修辭方式,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效果。”

    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現代漢語詞典》介紹頁(注:此為出版社官方介紹,非詞典全文鍊接)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詩文中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成對排列。”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網絡版(需訂閱訪問)

  3.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

    強調其“平衡勻稱,表意凝練”的修辭特性。

    來源:中華書局圖書目錄頁(檢索“古代漢語詞典”)


注:若需進一步探究偶句的語法規則或經典案例,可查閱《漢語修辭學》(王希傑著)或《文心雕龍譯注》(周振甫譯)。

網絡擴展解釋

偶句是漢語中一種修辭手法,指對偶的句子,即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短語或句子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特點

2.分類與示例

3.曆史發展

4.使用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偶句案例,可參考中提到的《北夢瑣言》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霭霭安良除暴骠袅不落邊際茶子油齒冠鸱鴺詞藻篡殺稻畦底兵斷閉氛霧負恫甘蜜狗站骨朵直荷襁荒樂沍陰江翻海沸技法诘屈聱牙據掌看樣畫葫蘆狂叫掠奪連棟獠徒靈瑣靈用林西遺址犁掃力圖輪焉奂焉魔氛末塗目斷魂銷難民赧獻拿戰弄盌注驽愚蒨絢欺君清虛殿栖所取媚人情味兒如坐春風三定十惡不赦收挽梯橙頽人推問晩照詳問相形小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