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耍貧嘴,多嘴。《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近前來吩咐你,叉手跕着莫弄嘴。”《西遊記》第六八回:“衆人道:‘莫弄嘴,快尋你師兄去。’”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誰教你弄嘴來。”
(2).指搬嘴,搬弄是非。《水浒後傳》第四回:“我和你這般姻緣,是生死難開的了。便是老厭物回來,百般隨順,我倒不打緊,隻是這個 杜興 ,恐他弄嘴,如何是好?”
“弄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耍貧嘴、多嘴
指說話輕率、愛賣弄口舌,常帶有貶義。例如《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提到:“叉手站著莫弄嘴”,強調不要隨意插話或胡亂發言。
搬弄是非
指背後議論、挑撥他人關系。如《水浒後傳》第四回提到:“杜興恐他弄嘴”,暗示擔心他人搬弄口舌引發矛盾。
古典文學作品
方言與口語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口語,如“少弄嘴,多做事”,勸誡減少空談、注重行動。
需根據語境區分“弄嘴”與“弄口”(後者更側重“撥弄口唇”或“玩弄言辭”)。例如《漢書》中“左右弄口”指挑撥離間,但現代較少使用此義。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方言及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原文。
《弄嘴》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開玩笑或戲弄别人,用言語或動作取笑對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弄嘴》的拆分部首是弓和口,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弄嘴》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水浒傳》中,在這部小說中,有一位名叫阮平的英雄,以弄嘴為絕活,能挑逗他人,使人興奮。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并成為了形容開玩笑或戲弄的固定詞組。
繁體:
《弄嘴》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弄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弄嘴》可以寫作「弄口」,其中「弄」字的寫法與現代一樣,而「口」字的寫法則為「」、「」、「」。
例句:
1. 我們之間的争論隻是開玩笑,别太認真,别弄嘴了。
2. 他經常用語言來弄嘴别人,每次都笑得前仰後合。
組詞:
弄笑、弄假成真、弄虛作假
近義詞:
戲弄、嘲笑、取笑
反義詞:
安撫、寬慰、勸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