睨望的意思、睨望的詳細解釋
睨望的解釋
窺望;斜視。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有 浙 人 溫體仁 者,揣天子意,自為書,訟言羣臣朋黨,得召對。對時, 體仁 鈎挑詬誶,數睨望顔色,伏叩頭為側媚曲謹狀。天子大悅,趣立以為相。” 丁玲 《“牛棚”小品三章》:“當你們一群人掃完廣場回來,而我們在門廊之中,我們就可以互相睨望,互相凝視,互相送過無限的思念之情。”
詞語分解
- 睨的解釋 睨 ì 斜着眼睛看:睨視。睥睨。 偏斜:“日方中方睨”。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 望的解釋 望 à 看,往遠處看:望見。眺望。張望。望塵莫及(喻遠遠落後)。望風捕影。 拜訪:看望。拜望。探望。 希圖,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聲望。威望。 向,朝着:望東走。
網絡擴展解釋
“睨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與發音
- 讀音:nì wàng(拼音标注)
- 結構:由“睨”(斜視)和“望”(注視)組成,字面意為“斜眼注視”。
2.核心含義
- 中性描述:指斜視、窺望的動作,如暗中觀察或不經意地看。例如丁玲作品中“互相睨望”表達隱秘的思念。
- 情感色彩:更多時候帶有負面情緒,如鄙視、不滿或輕蔑。如《司成公家傳》中“數睨望顔色”暗含谄媚之态,而查字典解釋則明确指向“看不起或不滿”。
3.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用于刻畫人物神态,如表達隱晦的情感(思念、不滿)或特殊動作(窺探、斜視)。
- 日常語境:需謹慎使用,因隱含貶義,可能適用于諷刺或批評場景,如“他睨望對方,露出不屑神色”。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斜睨、窺視、側目(均含“非直視”之意)。
- 區别:“睨望”更強調“斜視+注視”的組合動作及潛在情緒,而“側目”多指因畏懼或厭惡不敢正視。
5.權威參考
- 滬江詞典(2011)和查字典(2024)均收錄該詞,但後者将其歸類為成語,可能因語境演變導緻定義差異。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情感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睨望》的意思
《睨望》是一個動詞詞彙。它指的是悄悄地、用斜着的眼神或間接地眼睛看着某人或某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睨望》的部首是目部,拆分為“目”和“尼”兩個部分。
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睨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用這個詞來描述看得不太明顯或者稍微隱蔽的目光注視。
繁體
《睨望》的繁體字為「睨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以《睨望》為例,古人寫作「聶望」。
例句
1. 他偷偷地往我這邊睨望了一眼。
2. 她眼睛斜着,睨望着遠方的海洋。
組詞
1. 睨視:用斜着的眼神注視。
2. 雙眸:兩隻眼睛。
3. 瞥視:用眼睛稍微看一眼。
近義詞
1. 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2. 瞪視:用大大的眼睛凝視。
3. 掃視:從左到右或上到下迅速地看一遍。
反義詞
1. 省視:看得不仔細或者不夠認真。
2. 忽視:不給予足夠的注意或重視。
3. 掠視:匆匆地掃視一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