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約的意思、博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約的解釋

(1).指文章内容廣博,言簡意明。《文選·陸機<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 李善 注:“博約,謂事博文約也。” 明 沉鲸 《雙珠記·師徒傳習》:“連年請 馮先生 在家教習舉業,喜得功深博約,理極精微,從此奮發,取青紫如拾芥。”

(2).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酬韓仲文昆季聯句見謝》:“次第極言笑,左右排圖書,終日欣博約,貶異正則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論語》之博約,《孟子》之盡心知性,皆有所證據。” 陳去病 《自兖州過曲阜谒聖廟孔林》詩之三:“循循知善誘,博約能折中。”參見“ 博文約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博約”是漢語中具有辯證關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博”與“約”的哲學統一。《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廣求學問而守其要約”,強調知識獲取的廣度與深度的平衡關系。

從詞源學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論。蘇轼在《張厚之忠甫字說》提出“博約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體現儒家“由博返約”的治學觀。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進一步闡釋:“博而不約,非學也;約而不博,非約也”,揭示其作為方法論的雙向動态過程。

現代漢語使用中,“博約”包含三重維度:

  1. 知識結構:指廣博的知識儲備與精專的研究領域結合,如《教育大辭典》所述“通才與專才的統一培養路徑”
  2. 表達藝術:在文學創作中體現為“博采衆長而能簡約表達”,錢鐘書《談藝錄》稱這種境界為“博綜群藝而約守樞要”
  3. 處世哲學:道家典籍《雲笈七籤》引申為“博施濟衆而約己修身”的道德準則

該詞在當代語用中仍保持生命力,《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保留其雙音節複合詞屬性,标注為書面語體,常見于學術讨論與人文論述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博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文章内容廣博,語言簡練

指文章或文體在内容上涵蓋廣泛,但表達方式簡潔凝練。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論,如陸機《文賦》中提到的“銘博約而溫潤”,李善注解為“事博文約”,即用簡練文字概括豐富内容。明代沈鲸的《雙珠記》也以“功深博約”形容文章精煉而内涵深厚。

二、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指在治學與修身中追求廣博的知識積累,同時遵循禮法約束。此義項與儒家“博文約禮”思想相關,如王守仁在《傳習錄》中強調《論語》《孟子》的博約精神,梅堯臣的詩句“終日欣博約”也體現這一理念。

補充說明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博約”解釋為“廣泛約定”,但此用法缺乏經典文獻支持,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柏黃腸班春班毛邊酒次氯酸丹耦地磁極嚲避賦鵩人艮峯溝畎海瀕禾杆鴻蒙初辟簧谮火塘監押戒業晉秩糺轄鈞敵開伏拷認啃嚼口諧辭給狂擊老東臨履蠻僿磨擦幕帷噴火器劈瀉青子蜷曲鵲華曲眉豐頰韌性镕古鑄今三婦豔三爵之罰搔把僧祇谷詩狂孀姑庶子台司彈性勢能聽冰恸啕通元識微脫澀萬宇威明文化買辦霧暗雲深伍侯五炁香奁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