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折齒的意思、牛折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折齒的解釋

喻過分溺愛子女。典出《左傳·哀公六年》:“ 鮑子 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杜預 注:“孺子, 荼 也。 景公 嘗銜繩為牛,使 荼 牽之, 荼 頓地,故折其齒。” 清 黃遵憲 《長子履端生》詩:“剛是花生日,春風藹一廬。愛防牛折齒,慚詠《鳳将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牛折齒”是一個漢語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核心釋義

本義:比喻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典出《左傳·哀公六年》,記載齊景公為逗幼子荼(孺子)開心,自己扮作牛,口銜繩子讓兒子牽着玩,結果因兒子摔倒導緻景公牙齒折斷。

典故細節

  1. 曆史背景:春秋時期,齊景公寵愛幼子荼,甚至甘願扮牛被牽引,因用力過猛導緻牙齒折斷,後以“孺子牛”形容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2. 詞義擴展:清代黃遵憲在詩中用“愛防牛折齒”暗指需警惕溺愛子女的危害。

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詞典(如、3)提到該詞可引申為“辯才過人”,形容言辭犀利使人無法反駁,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可能與原典關聯度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使用場景

建議在理解時優先參考《左傳》原始典故及權威古籍注釋(如杜預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牛折齒的意思

牛折齒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拙笨、愚蠢或不中用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牛折齒的拆分部首是牜(牛的部首)和齒(齒的部首)。它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

《牛折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趙充國傳》。故事中有一個人名叫牛齒,他的牙齒很不齊,因此被用來形容笨拙、不中用的人。

繁體

牛折齒的繁體字是「牛折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牛折齒」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戰國時期,它的寫法為「牜折齒」。

例句

他真是個牛折齒,所有的任務都做得一團糟。

組詞

牛批(形容詞,形容某人、某事非常厲害)

死闆(形容詞,形容人固執、不靈活)

近義詞

癡人說夢

癡心妄想

反義詞

聰明才智

機智過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