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甯止的意思、甯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甯止的解釋

(1).安樂。止,無實義。《詩·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2).安處。 漢 蔡邕 《讓高陽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猶且踧踖,無心寧止,況臣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謂所當止。 明 李贽 《答周若莊書》:“苟所知未止,亦未為知止也……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親近善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甯止"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文言詞彙,《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均收錄該詞條,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動詞性用法 表安甯止息。《後漢書·魯恭傳》載"今邊境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於甯止",此處"甯止"指社會狀态的安定平息,強調由動亂轉為平靜的治理結果。

二、副詞性用法 作反诘副詞,表"豈止"。明代張居正《答宣大巡撫》言"此輩樸忠,甯止可為保障",通過反問句式強化事物超越常規範疇的界限,含遞進強調意味。

三、複合結構分析 按《古漢語虛詞詞典》訓釋,"甯"表反诘時與"止"構成偏正結構,整體産生"何止于某範圍"的語法功能。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甯"字本義為"所願也",與"止"結合後衍生出限制性語義。

注:本文釋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及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甯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該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安樂(無實義的“止”)

出自《詩經·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甯止。”此處“止”為句末語氣詞,無實際意義,整句描寫豐收後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2.安處(居住或心境安定)

漢代蔡邕在《讓高陽侯章》中提及:“無心甯止”,指居所或心境的安定狀态,強調對現狀的滿足。

3.所當止(適可而止的哲理)

明代李贽在《答周若莊書》中提出“未得收甯止之功”,此處“甯止”指事物應止于當止之處,蘊含道家“知止”的哲學思想。


使用場景與補充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詩經》注本或李贽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素保結蟬腹暢惬敕勒歌沖擊波邨甿錯事澹薄箪瓢士大鹽湖丁泠東讴蹲苗獨生子女凡輕樊素風起雲飛風雨不測福算寒櫻好高鴻斷魚沉滑膜喚作夥計澆蕩近場羁索久經刊旅狂渎賫志以殁老虎班利飕籮篩悶沉沉南冠客蟠桃牽比譴誡七穿八洞裘鞸秋高馬肥忍虐潤風風上慢下暴沈璧蛇形帥道衰德衰條述而不作説到家説誘訴説悌友微法無比戶小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