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樂。止,無實義。《詩·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2).安處。 漢 蔡邕 《讓高陽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猶且踧踖,無心寧止,況臣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謂所當止。 明 李贽 《答周若莊書》:“苟所知未止,亦未為知止也……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親近善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甯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該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出自《詩經·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甯止。”此處“止”為句末語氣詞,無實際意義,整句描寫豐收後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漢代蔡邕在《讓高陽侯章》中提及:“無心甯止”,指居所或心境的安定狀态,強調對現狀的滿足。
明代李贽在《答周若莊書》中提出“未得收甯止之功”,此處“甯止”指事物應止于當止之處,蘊含道家“知止”的哲學思想。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詩經》注本或李贽相關著作。
《甯止》是指安靜、停駐、停止的意思。它可以指事物的停滞不前,也可以指内心的平靜安逸。
《甯止》的部首是宀(mián)和止(zhǐ)。
甯的筆畫數為6,止的筆畫數為4。
《甯止》是漢字,源于古代。此詞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但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
《甯止》的繁體字為「寧止」。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但一般會保留甯和止的基本形态。
1. 他在追求事業成功時甯止不前,不懈努力。
2. 心中甯止的安甯讓他淡定地面對人生的起伏。
1. 甯靜:指環境或心境安甯平靜。
2. 甯願:表示更願意選擇某種情況。
3. 甯肯:表示甯可願意做某種事情,而不願意做其他事情。
1. 停止
2. 止住
3. 安靜
1. 前行
2. 進展
3. 動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