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圖的意思、凝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圖的解釋

收聚天下圖籍。比喻統轄天下。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自我 唐 太陵遷構,均五方于鶴幾之前;中野凝圖,調六氣于虬床之下。”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臣聞圓天列象;紫宮通北極之尊;大帝凝圖,玄猷暢東巡之禮。” 陳熙晉 箋注:“ 顔 注:‘凝,聚也。聚天下之圖籍而君之也。’” 明 屠隆 《綵毫記·頒诏雲夢》:“光贊基隆; 軒後 凝圖;厥資風牧, 蒼姬 綿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凝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凝圖”指收聚天下圖籍,比喻統轄天下。其中:

二、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用于頌揚帝王功績或國家治理:

  1. 王勃《乾元殿頌序》提到“中野凝圖,調六氣于虬床之下”,描述唐朝統禦天下的氣象;
  2. 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中“大帝凝圖”暗喻帝王掌控政權。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政治語境,常見于: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其核心意象可類比為“掌控全局”或“統籌資源”的抽象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乾元殿頌序》等唐代文賦。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凝圖

凝圖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既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

意思

作為名詞使用時,凝圖指的是将圖像或景象凝聚在一起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圖表或畫面,通常用于形容各種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等。

作為動詞使用時,凝圖表示通過将一系列思緒、概念或信息彙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有條理的圖像或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凝圖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口,其中冫是水的象形字,口表示意思,因此可以理解為将水(液體)内的對象或意思凝聚在一起。

凝圖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凝圖一詞的源自于古代漢字的演變,最早來源于甲骨文,後來經過秦代小篆演變而來。

繁體

凝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凝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凝圖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更為簡潔,整體字形更加直線化,更加注重書法的藝術性。

例句

1. 他的繪畫作品凝圖成現實生活的美妙景象。

2. 通過此次會議,我們成功凝圖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3. 這幅雕塑凝圖了作者對自然的獨特理解。

組詞

凝圖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凝思:形容思緒、思想凝聚、集中。

2. 凝望:形容目光定睛、凝視。

3. 凝聚:形容事物彙聚、凝結在一起。

近義詞

與凝圖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彙聚:表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2. 定格:表示停止變動,定住在某個狀态。

3. 融合:表示事物混合、結合在一起。

反義詞

與凝圖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解散:表示解開、分散。

2. 分離:表示将事物分開、分割。

3. 散開:表示事物散開、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