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學審問的意思、博學審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學審問的解釋

博:多;審:詳細。廣泛地學習,詳細地詢問。指求學時的态度和應循的途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博學審問”出自儒家經典《禮記·中庸》,原文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核心内涵是治學修身的方法論體系,具體釋義如下:

一、博學

“博”意為廣博、廣泛,“學”指學習、吸納知識。《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廣泛地學習各類知識”。如《中庸》強調“緻廣大而盡精微”,主張學者需突破專業壁壘,涉獵經史子集、天文地理等多元領域,避免知識結構單一化。《朱子語類》亦雲:“博學謂天地萬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當學”,體現儒家對知識廣度與包容性的追求。

二、審問

“審”指詳細、周密,“問”即追問、探究。《古代漢語詞典》釋為“詳盡考察所學内容,深入追問疑難”。《中庸》提出“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強調學習需帶着批判性思維,對存疑處反複诘問直至通達本質。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以“問學如攻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作喻,說明審問是剝離表象、觸及核心的思辨過程。

三、整體意義

此短語強調“博”與“審”的辯證統一:廣博積累是深度追問的基礎,而審慎質疑能推動知識體系的疊代更新。南宋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評點:“學、問、思、辨,所以擇善而為知;笃行,所以固執而為仁”,将博學審問納入儒家“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框架,奠定其在中華文化中的方法論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博學審問”是一個出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背景

三、應用與擴展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中庸》中的完整思想體系,可參考、6、9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翮白話詩班姬扇保育員辯折表紙鹁姑不敢告勞長路讒書串親訪友初昔粹溫宕賬大杖雕侈觝突鬥八堕甑獨然耳艙風馳雲走溝通渠道官第孤挺河灣鞯辔進帆金風近作酒米圓儁識開花帳寬法連箭糜子妙擇内遷蔫兒壞偶章龐眉鶴發蓬沓溥鬯七大八小起火棄甲丢盔清善寝苫起田髯髯熔絲若茲韶風身子骨私車棠芾天馬行空香繭閑業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