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禁苑中池名。 唐 天寶 十五載, 安祿山 兵入 長安 ,曾大宴其部下于此處。 唐 王維 《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 凝碧池 頭奏管弦。” 宋 範公偁 《過庭錄》:“ 王履道 同先子避地嶺外,甚熟。因見有 顔持約 《王維畫嘉陵江山圖》,蓋 明皇 幸 蜀 過 嘉陵 ,愛其江山,命 吳道子 圖於 大同殿 壁, 王維 復畫小簇,雲:‘江山已暗 大同殿 ,絃管猶喧 凝碧池 。别寫 嘉陵 三百裡, 右丞 心事與誰知。’蓋謂此也。”
“凝碧池”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學意象的詞語,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凝碧池”字面意為“凝結碧玉般清澈的水池”,常被引申為形容水質透明、景色清幽的池塘。
唐代詩人王維在《凝碧池》一詩中寫道:“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此詩借凝碧池的宴樂場景,暗諷安祿山叛亂,抒發對唐王朝的懷念。
“凝碧池”不僅是唐代洛陽的實體景觀,更因曆史事件和詩歌傳播,成為承載忠烈精神與興亡感慨的文化符號。
《凝碧池》是一個意境深遠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池塘中碧色的水面凝結成冰”的意思。它寓意着冬季的寒冷和自然界的魅力。
《凝碧池》這個詞的部首是“冫”和“氵”,部首冫表示冰,而部首氵表示水。它的總筆畫數是13個。
《凝碧池》這個詞是由漢字組成的,其中“凝”字的來源于古代漢字,“碧”字則是繁體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凝碧池》中的“凝”字,在古代寫作“凝冰”;“碧”字則寫作“璧”,而“池”字則與現代寫法保持一緻。
1. 冬日寒風吹過,《凝碧池》上的冰雪閃爍着迷人的光輝。
2. 晨曦中,湖面上的植物倒映在《凝碧池》中,宛如一幅水墨畫。
凝冰、碧璧、池塘、水面
冰雪、冰面、碧波、碧綠水
融化、解凍、泥濘、渾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