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啮噬的意思、啮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啮噬的解释

(1).咬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今人死,手臂朽败,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嚙噬,安能害人?”

(2).比喻折磨。 李广田 《金坛子》:“无后的悲哀啮噬着他们的心。”《花城》1981年第5期:“那张被病菌啮噬着的面孔是曲扭着的,丑陋的。”

齧噬:咬食。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啮噬(niè shì)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牙齿啃咬或撕咬物体,常引申为精神层面的侵蚀或折磨。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啮:本义为用牙齿啃咬,《说文解字》释为“噬也”,强调牙齿的切割动作。
  2. 噬:同指咬食,《尔雅·释言》注“啮也”,二字常互训,组合后强化“反复啃咬”的动作特征。

    合成词义:指生物通过牙齿持续啃咬、撕扯物体(如动物啃食猎物),具破坏性特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3版,P.1058)。


二、引申义与文学应用

在文学语境中,“啮噬”多比喻精神或情感上的持续侵蚀:


三、生物学引申义

在生物学领域,“啮噬作用”(phagocytosis)指细胞吞噬异物的过程,属专业术语。

来源:《辞海》(第七版,生物学分册,P.894)。


四、权威引用示例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啮噬:咬嚼。比喻折磨、侵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P.981。

  2. 《汉语大词典》:

    “啮噬:啃咬。多用于描写动物或比喻精神痛苦。”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8卷,P.1096。


五、使用场景


该词兼具具象动作与抽象情感的双重表现力,适用于生物学、文学及日常描述,其权威释义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为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啮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niè shì,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指用牙齿咬嚼或啃食(如动物进食)。例如:“雨水利用卵石啮噬着水道的边缘。”

  2. 比喻意义
    形容精神或情感上的折磨、侵蚀。例如:“悔恨像虫豸啮噬着他的心”,或指疾病、痛苦对身心的破坏,如“病菌啮噬着他的面容”。


二、词语结构与用法


三、古籍与例句参考

  1. 古籍引用
    汉代王充《论衡·论死》:“人死后,牙齿脱落,无法啮噬。”
  2. 现代例句
    • 生理层面:“严重疾病啮噬着他的记忆。”
    • 情感层面:“无后的悲哀啮噬着老人的心。”

四、总结

“啮噬”兼具具象与抽象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描述实际的啃咬动作,也可比喻精神层面的侵蚀或破坏。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暴世包扎拔群出萃徧服诐险昌期棽丽触禁春霖刁哗定级盯视冬菇凡短防弊佛现鸟父马覆书光驾孤撑珪组海暾画舫较短量长踦闾禁膳稷下学士寄主可歌可泣老僧入定蠡酌管窥沦滞骆驼刺冒贯妙楷台黏惹劈空扳害佥佐岂顾起价气懑清涵泣岐路汝南晨鷄三顾茅庐三謡色样善晓筲箕收盆水墉随俗听声童男童女歪嘴和尚瞎念经往生咒误期香水梨乡隅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