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擊敵寇。 唐 柳宗元 《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及躡寇 滑 汭,頓軍 鹹陽 。”
“蹑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柳宗元《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中的“及蹑寇滑汭,頓軍鹹陽”,描述軍事行動中對敵寇的追擊。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并擴展含義,但主流權威解釋仍以“追擊敵寇”為核心。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唐代文獻或軍事史相關研究。
蹑寇(niè kòu)是指暗中追蹤、竊聽的行為,特指追蹤困擾社會治安、竊取財物的罪犯。
蹑的部首是足(⻊),由11畫組成;寇的部首是宀(宀),由7畫組成。
蹑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一書中,文中形容周襄王以智勇撲滅纣王,統一天下。
蹑寇的繁體寫法為「躡寇」。
在古代,蹑寇的寫法并非完全一緻,有些古籍将蹑寫作「踂」,寇寫作「冦」。
警察利用高科技設備蹑寇,最終成功抓獲了罪犯。
蹑影行蹤、蹑雲藏霧、蹑虛往蹤、蹑手蹑腳。
追蹤、窺探、監視。
援助、保護、庇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