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蹑寇的意思、蹑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蹑寇的解釋

追擊敵寇。 唐 柳宗元 《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及躡寇 滑 汭,頓軍 鹹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蹑寇(niè kòu)是一個古漢語軍事術語,由“蹑”和“寇”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追蹤并剿滅流竄的盜匪或敵軍。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蹑(niè)

    本義為“追蹤”“緊隨其後”,引申為“追擊”“清剿”。如《說文解字》釋:“蹑,追也。”

  2. 寇(kòu)

    指盜匪、入侵者或敵軍,如《玉篇》注:“寇,賊也。”

合成詞義:強調對潰散或流竄的敵人進行追擊剿滅,突出軍事行動的主動性和徹底性。


二、典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234頁)

    蹑寇:追擊敵寇。

    例: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乘勝蹑寇,務盡根株。”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權威鍊接(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網,可查詢具體詞條)

  2. 《辭源》(修訂本)

    釋“蹑”為“追蹤”,并舉“蹑寇”為例,指“追擊敗逃之敵”。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辭源》介紹頁)

  3. 古代軍事文獻用例

    • 《明史·戚繼光傳》:“繼光率兵蹑寇,斬獲無算。”
    • 清代魏源《聖武記》:“分兵蹑寇,絕其歸路。”

三、現代引申與使用場景

雖為古語,但現代文史研究中仍用于描述清剿殘餘勢力或徹底消滅敵對力量的行動,常見于曆史著作、軍事史論文及文學創作中。例如:

“邊防軍深入山林蹑寇,終平匪患。”(當代曆史紀實文學用例)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科學出版社)

(注:以上工具書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蹑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柳宗元《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中的“及蹑寇滑汭,頓軍鹹陽”,描述軍事行動中對敵寇的追擊。

使用場景

  1. 軍事行動: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描述對入侵者的追擊。
  2. 比喻引申:有資料提到可比喻“迅速而隱蔽地解決問題”,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争議與補充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并擴展含義,但主流權威解釋仍以“追擊敵寇”為核心。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唐代文獻或軍事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喙般運備伍閟幽不食蒼黃禅觀插子敕牒赤方侈麗赤珠大人物雕闌玉砌對子戲耳根清浄飯會佛氣俯卧幹嗎挂氣鬼瞰高明瑰瓊還返橫舉鴻功劃船運動渾身上下腳踝積財僅此而已緊張舉告君氏連并禮券羅畏馬具裝門倌秘愛米醋磨菇蚍蜉撼樹平心靜氣皮錢迫隘汽輪發電機權準塞隔钐利是味兒鐵硯磨穿退鬼骫屬文谟洿穢嚣煩嘯侶蠍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