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着木屐;穿着木屐。《百喻經·毗舍闍鬼喻》:“此人即抱篋捉杖躡屐而飛。”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五:“ 端端 得此詩,憂心如病,使院飲回,遙見女子躡屐而行,於道傍再拜,戰惕曰:‘ 端端 祗候 三郎 六郎 ,伏望哀之。’” 清 唐孫華 《壽周礫圃七十》詩:“山間躡屐卻籃輿,花下銜盃傾酒甕。”
“蹑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百喻經》等),可參考文獻原文或權威詞典。
蹑屐是指穿着屐鞋行走的動作。屐鞋是一種古代漢族鞋履,由木闆制成,面部覆蓋布料或麻纖維,幫助人們在泥濘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
蹑屐的部首是走(步部),組字結構為走+屐。
蹑的筆畫數為13畫,屐的筆畫數為10畫。
蹑屐是古代漢字詞彙,其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在古代,人們經常穿着屐鞋,蹑屐的動作是他們行走的常見表現。
在繁體字中,蹑屐的寫法為躡屐。
在古時候,蹑屐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略有些許區别,例如“屐”字的“屍”部分寫得更為具體。
他穿着木屐蹑屐而行,不受泥濘地面的影響。
她婉約地蹑屐而過,留下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蹑屐并無太多常見的組詞,因為它通常是作為一個詞彙獨立存在的。
類似意義的詞彙有:穿履、穿踏。
相反的意義的詞彙有:脫履、脫屐、解履、解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