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鳥形圖飾。《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斾央央。” 鄭玄 箋:“鳥章,鳥隼之文章,将帥以下衣皆著焉。”《文選·左思<吳都賦>》:“貝胄象弭,織文鳥章。” 劉逵 注:“鳥章,染絲織鳥,畫為文章,置於旌旗也。”《說郛》卷三引 唐 胡璩 《譚賓錄》:“ 東蠻王 入朝, 顔師古 奏:昔 武王 時遠國歸款, 周 史集為《王會篇》,今卉服鳥章,備集蠻邸,請圖其事,以貽於後。”
(2).借指少數民族。 唐 呂溫 《皇帝親庶政頌》:“鳥章之長,帷髻之君。會朝明廷,其從如雲。”
“鳥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以鳥類形象或紋樣為裝飾的圖案,常見于古代織物、旌旗或服飾中。例如:
古代文獻中常用“鳥章”代指邊疆或異域的少數民族,尤其指其首領。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文選》等古籍或漢典網()的詳細注解。
《鳥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鳥的詠叫聲”。鳥章能傳達出鳥兒愉悅或是警示的詠叫聲音,通常是用于詩歌或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大自然的美妙聲音。
《鳥章》這個詞拆分為“鳥”和“章”兩個部分。
其中,“鳥”是一個偏旁部首,表意為鳥類動物;它的拼音是“niao3”。
“章”是一個完整的漢字,包含6個筆畫;它的拼音是“zhang1”。
《鳥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被用來形容鳥鳴的詠叫聲。據古籍記載,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詩詞作品中。
《鳥章》是《鳥章》的繁體字版本,用于繁體字書寫的地區或場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關于《鳥章》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現有資料記載不詳,因此無法準确給出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以下為幾個使用《鳥章》這個詞的例句:
1. 晨曦中,林間回蕩着鳥章,美妙動人。
2. 清風中,花園裡傳來了一陣鳥章。
3. 鳥章的詠叫聲在山谷中回蕩,仿佛在訴說着它們的歡樂。
與《鳥章》相關的組詞有:鳥鳴、鳥啼、鳥語。
與《鳥章》意義相近的詞彙有:鳥鳴、鳥啼、鳥聲。
暫無明确的《鳥章》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