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帛丸的意思、帛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帛丸的解釋

在帛上寫信,團成小丸,外封以蠟,用以密遞消息。《新唐書·李希烈傳》:“ 希烈 死,子不發喪,欲悉誅諸将乃自立,未決。有獻含桃者, 竇 請分遺 仙奇 妻,聽之,因蠟帛丸雜果中,出所謀。 仙奇 大驚。”參見“ 蠟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帛丸是古代一種特殊的文字載體形式,指将寫有密信或重要信息的缣帛(絲織品)卷緊後,用蠟封裹成丸狀的通信方式。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溯源與結構解析


二、曆史功能與文獻例證

帛丸盛行于唐代,主要用于軍事密信傳遞:

  1. 保密手段:蠟封防潮防窺,如《新唐書·李密傳》載“以帛為書,内于彘膏中”,通過蠟丸藏帛書避人耳目。
  2. 應急通信:唐代邊塞詩人張仲素《塞下曲》有“帛丸無暇寫軍書”之句,反映戰時帛丸傳遞軍情的緊迫性。
  3. 外交文書:《資治通鑒》記回纥可汗“以帛丸貯表”,表明其亦用于官方外交信函。

三、文化延伸與實物佐證

帛丸的演變體現古代信息加密智慧:


結語

“帛丸”一詞濃縮了古代絲帛文化、軍事通信與保密技術的多重内涵,其形制與功能在《漢語大詞典》中定義為“裹帛書為丸形”,是研究中國古代信息傳遞史的關鍵詞。


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顧野王《玉篇》(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3. 《新唐書·李密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張仲素《塞下曲》(《全唐詩》卷367)
  5.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23(國學網電子版)
  6. 《宋史·兵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7. 湖南省博物館官網:馬王堆漢墓帛書專題
  8. 《漢語大詞典》第9冊(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帛丸」是古代一種秘密傳遞信息的工具,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定義與用途

「帛丸」指在絲帛(帛)上書寫密信後,将帛書揉搓成小丸狀,外部用蠟密封,用于隱蔽傳遞消息。這種方式常見于古代軍事或政治機密場景,可防止信息被截獲。


曆史出處

《新唐書·李希烈傳》記載,唐代将領李希烈去世後,其子欲密謀誅殺其他将領,但計劃被洩露。謀士窦良之妻通過将帛丸藏于水果中傳遞消息,最終使将領仙奇得知陰謀。


結構與制作

  1. 材質:以絲帛(帛)為書寫載體,質地輕便且易隱藏。
  2. 封裝:将帛書卷成丸狀後,外層塗蠟密封,兼具防水與保護作用。
  3. 傳遞方式:常混入日常物品(如食物)中,降低被察覺風險。

相關術語對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可參考《新唐書》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苞羅伯婆蠶書丑汙除奸革弊大小蘇電子偵察衛星頂颡動如參商耳朵豐滿氛瘴告免更元宮割果蠃豪力黑咕嚨冬虺蜴健步如飛荊飛驚慕繼親九成宮醴泉銘刻己孔宣狼嗥楞頭蔥斂法連亘路出嘴邊淪退面毛密迩迷空步障甯固牛李疲悴劈啪千千飯寝石棄士铩翮生産關系盛使轼櫃書役死法梭腹搨本跳水池忘飡僞迹畏天憫人無絶霞服曉白枵骨消釂狎雉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