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的意思、博文的詳細解釋
博文的解釋
(1).《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後以“博文”指通曉古代文獻。 漢 趙岐 《孟子題辭》:“諸經通議,得引《孟子》以明事,謂之博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約禮之功。” 清 恽敬 《讀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約禮、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謂冗長的言辭。《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徑省其辭,則不知而屈之;汎濫博文,則多而久之。” 司馬貞 索隱:“謂人主志在簡要,而説者務於浮辭汎濫,博涉文華。” 張守節 正義:“博文,廣言句也。”
詞語分解
- 博的解釋 博 ó 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學問廣博)。博覽。博愛。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 * 。 專 筆畫數:; 部首:十
- 文的解釋 文 é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曆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
網絡擴展解釋
“博文”一詞的含義可從傳統經典、現代網絡語義及人名詞義三個維度進行解析,具體如下:
一、傳統經典釋義
-
通曉文獻
源自《論語·雍也》中的“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意為廣泛學習文獻典籍,并通過禮儀約束自身行為。這裡的“博文”強調知識的廣博性與德行規範的結合。
-
冗長言辭(較少用)
在古籍中偶指繁複冗長的表達方式,如《傳習錄》中提到“博文者,即約禮之功”,但此義項現代已不常用。
二、現代網絡語義
- 博客文章
作為教育部公布的漢語新詞,指博客(Blog)上發布的文章,亦可作動詞,表示撰寫博客内容。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
- 學識與修養
“博”象征廣博、包容(如“博學多才”),“文”體現文采、智慧(如“文質彬彬”),組合後寓意才華橫溢、通曉世故。
姓名學解釋:博字主“智勇雙全”,文字主“文靜内斂”,整體預示事業有成、富甲一方。
四、延伸文化關聯
“博文”常與“約禮”并提,前者代表廣泛學習,後者強調内在規範,兩者構成儒家“知行合一”的理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具體用法,可查閱《漢典》《論語》注疏或網絡語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文(bówé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博”和“文”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以及相關的信息。
部首和筆畫:
- “博”字的部首是“十”(shí),它含義是十字形的東西。它的總筆畫數是12,十畫。
- “文”字的部首是“文”(wén),它含義是文字。它的總筆畫數是4,四畫。
來源:
- “博文”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在古代,博學多才、才華出衆的人被稱作“博文之士”,意思是文才廣博。
繁體:
- 繁體字中,“博”字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 而“文”字在繁體中也是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所以,“博”字和“文”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會有差别。
例句:
- 他的博文深受讀者喜愛。
- 這篇博文的内容擴展了我的視野。
組詞:
- 博學文才、博文知識、博文教育
近義詞:
- 文章、文章一篇、文獻
反義詞:
- 淺文、淺薄
以上就是關于“博文”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可以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