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能言鴨的意思、能言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能言鴨的解釋

唐 陸龜蒙 故事。比喻文人囊中雖無所有,但其才智足以驚人。 宋 蘇轼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陸龜蒙》詩:“千首文章二頃田,囊中未有一錢看;卻因養得能言鴨,驚破王孫金彈丸。”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璌 曰:“ 陸龜蒙 有鬭鴨一欄,頗極馴養。一旦驛使過焉,挾彈斃其尤者。 龜蒙 曰:‘此鴨善人言,見欲附 蘇州 上進,使者奈何斃之?’使人懼,盡與橐中金,以窒其口。徐使問人語之狀, 龜蒙 曰:‘能自呼名耳。’” 宋 辛棄疾 《六麼令·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詞:“便整 松江 一棹,檢點能言鴨。”按,用 蘇 詩改作,亦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能言鴨”是一個源自唐代文人陸龜蒙的典故,比喻文人雖物質匮乏,但憑借才智足以令人驚歎。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故事記載于宋代蘇轼的《戲書吳江三賢畫像·陸龜蒙》及後人注解()。陸龜蒙曾養有一欄鬥鴨,某日驿使經過,用彈弓射殺其中一隻。陸龜蒙假稱此鴨“能人言”,本欲進貢朝廷,驿使因懼怕擔責,遂以錢財賠償。此事體現了陸龜蒙的機智應對。

  2. 核心比喻義
    該詞通過“能言鴨”這一虛構特質,諷刺了封建時代文人的生存困境,同時褒揚其以才智化解危機的機敏()。所謂“囊中未有一錢看,卻因養得能言鴨”,正凸顯了文人精神財富與物質貧困的對比。

  3. 文學化用與延伸
    後世文人如辛棄疾、艾性夫等均在詩詞中引用此典()。例如辛棄疾的“點檢能言鴨”,借以自嘲或抒懷;蘇轼的詩句更直接點明典故,使之成為文人階層自我調侃的經典意象。

  4. 現代意義
    該詞常用于形容以智慧彌補資源不足的處世之道,尤其在學術或文化領域,強調精神價值超越物質表象的能力。

若需查看完整故事或詩詞原文,可參考蘇轼詩作及《金蓮記·生離》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能言鴨》的意思

《能言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能言鴨》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羽”,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能言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施耐庵的《水浒傳》中,原本是指一種具備人類智慧和語言能力的鴨子。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擅長辯論和口才的人。

繁體

《能言鴨》的繁體寫法為「能言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根據不同的朝代,對于《能言鴨》的字形可能有所差異,但大緻上仍然相似,符合現代的寫法。

例句

他真是個能言鴨,每次辯論都能說服對方。

組詞

1. 能言善辯

2. 能言巧辯

3. 能辯能言

4. 能言好辯

5. 辯才無礙

近義詞

1. 辯才無礙

2. 能說會道

3. 口若懸河

4. 辭令之巧

5. 口齒伶俐

反義詞

1. 啞巴

2. 不會說話

3. 語言不通

4. 口不擇言

5. 默不作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