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能言鴨的意思、能言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能言鴨的解釋

唐 陸龜蒙 故事。比喻文人囊中雖無所有,但其才智足以驚人。 宋 蘇轼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陸龜蒙》詩:“千首文章二頃田,囊中未有一錢看;卻因養得能言鴨,驚破王孫金彈丸。”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璌 曰:“ 陸龜蒙 有鬭鴨一欄,頗極馴養。一旦驛使過焉,挾彈斃其尤者。 龜蒙 曰:‘此鴨善人言,見欲附 蘇州 上進,使者奈何斃之?’使人懼,盡與橐中金,以窒其口。徐使問人語之狀, 龜蒙 曰:‘能自呼名耳。’” 宋 辛棄疾 《六麼令·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詞:“便整 松江 一棹,檢點能言鴨。”按,用 蘇 詩改作,亦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能言鴨”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的典故性詞彙,字面指“會說話的鴨子”,實際用于諷喻官僚體制中欺上瞞下、謊報政績的現象。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能言鴨(néng yán yā)

字面義:虛構的能學人說話的鴨子。

引申義:比喻下屬為讨好上級而編造虛假信息,或諷刺統治者被蒙蔽而輕信謊言。

感情色彩:貶義,多用于批判官場阿谀之風。


二、典故出處

典出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四》:

唐代詩人陸龜蒙居蘇州時,家中養鴨。一宦官途經其地,用彈弓射殺一鴨。陸龜蒙佯稱此鴨“能言”,實為進貢朝廷的珍禽。宦官驚懼,賠償重金後方知受騙。

此故事後被提煉為成語,影射官員為迎合權勢者而制造虛假祥瑞或政績。


三、文化内涵與演變

  1. 諷喻官僚弊病

    宋代《南部新書》沿用此典,暗諷地方官員謊報“瑞兆”(如白鵲、嘉禾)以謀晉升,揭示古代官場信息壅蔽之弊。

  2. 批判統治昏聩

    清代筆記《堅瓠集》以“能言鴨”類比統治者偏信讒言,反映專制體制下真相被扭曲的社會現實。


四、現代使用場景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原始文獻
    • 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華書局點校本,1981年)
    • 錢易《南部新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 研究著作
    • 王利器《曆代笑話集續編》(北京出版社,2017年)收錄相關典故分析。
    • 《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詞條釋義。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能言鴨”是一個源自唐代文人陸龜蒙的典故,比喻文人雖物質匮乏,但憑借才智足以令人驚歎。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故事記載于宋代蘇轼的《戲書吳江三賢畫像·陸龜蒙》及後人注解()。陸龜蒙曾養有一欄鬥鴨,某日驿使經過,用彈弓射殺其中一隻。陸龜蒙假稱此鴨“能人言”,本欲進貢朝廷,驿使因懼怕擔責,遂以錢財賠償。此事體現了陸龜蒙的機智應對。

  2. 核心比喻義
    該詞通過“能言鴨”這一虛構特質,諷刺了封建時代文人的生存困境,同時褒揚其以才智化解危機的機敏()。所謂“囊中未有一錢看,卻因養得能言鴨”,正凸顯了文人精神財富與物質貧困的對比。

  3. 文學化用與延伸
    後世文人如辛棄疾、艾性夫等均在詩詞中引用此典()。例如辛棄疾的“點檢能言鴨”,借以自嘲或抒懷;蘇轼的詩句更直接點明典故,使之成為文人階層自我調侃的經典意象。

  4. 現代意義
    該詞常用于形容以智慧彌補資源不足的處世之道,尤其在學術或文化領域,強調精神價值超越物質表象的能力。

若需查看完整故事或詩詞原文,可參考蘇轼詩作及《金蓮記·生離》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庫報身佛炳文敞口船炊煙觸景傷情麤觕翠羅挫失地隣動力獨操封建幹戈載戢寡歡鳏嫠诖誤龜孽黑業會風洊疊降損嬌奼計绌方匮竭節極好聯電梁渠禮壞樂崩裡吏摟把倫緒率募賣逞馬兀僑置啓煩曲蓋榮譽獎山堌上炎慎比身計申釋攝衞侍膳試用疏防鼠虎說到大天松花黃隨機變量鐵匠委使問策閑行孝成王霞思天想下土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