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uld] ——用作助動詞表示指望能自願依從的要求
能否請你幫助我們
(1).有才能與否。《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公孫揮 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漢書·諸葛豐傳》:“臣 豐 駑怯,文不足以勸善,武不足以執邪,陛下不量臣能否,拜為司隸尉。” 晉 張協 《雜詩》之五:“不見 郢中 歌,能否居然别,《陽春》無和者,《巴人》皆下節。”《晉書·武帝紀》:“古者歲書羣吏之能否,三年而誅賞之。”
(2).能夠不能夠。《水浒傳》第四回:“ 智深 不曉得禪宗答應能否兩字,卻便道:‘灑家記得。’衆僧都笑。” 劉大白 《是誰把》詩:“是誰把空中明月,撚得如鈎?待我來傳鈎作鏡,看永久團圓能否?” 許地山 《空山靈雨·難解決的問題》:“以前的話能否鑽入我耳裡,且不用說,單是這一句,使我不能不注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能否漢語 快速查詢。
“能否”是漢語中常見的疑問性表達,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能力層面
表示“有才能與否”,常用于評價個人能力或資質。例如《漢書·諸葛豐傳》提到“陛下不量臣能否”,即指君王未考量臣子的才能高低。
可能性層面
表示“能夠不能夠”,用于詢問實現某事的可能性。如現代例句“能否考上重點中學”即詢問能力是否足夠達成目标。
詞語 | 側重點 | 示例 |
---|---|---|
能否 | 能力/可能性 | 能否完成任務? |
可否 | 許可性 | 可否延期提交? |
是否 | 事實判斷 | 是否同意方案? |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左傳》等文獻來源。
《能否》是一個常用詞語,指的是一個動作或情況是否可能或可行。
《能否》是由“米”和“勿”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能否》是中國古代漢字詞彙,出現在《論語·述而》一章中。其中孔子說:“君子能否乎?”指的是一個君子能否做到某種行為或态度。
《能否》在繁體中稱為「能否」。
《能否》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能否參加這次會議還未确定。
2. 老師問道:“你能否完成這個任務?”
能力、否定、能量、可能
可以、能夠、可以不可以
不可、不行、不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