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寺的意思、内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寺的解釋

(1).設在宮中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紀原·禮祭郊祀·内寺》:“《僧史略》曰:謂之道場内,起於 後魏 ,得名於 隋 , 煬帝 改僧寺曰道場,置於宮中,故曰内。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經聲鐘為内寺,此其初也。 唐代宗 始有其事。”

(2).指宦官。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宣和 以降,則士大夫悉歸之内寺之門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寺"一詞在現代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被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構詞法與曆史文獻進行推斷。以下是基于詞素拆解和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

一、詞素解析

  1. 内(nèi)

    指内部、裡面,引申為宮廷、皇宮之内。如《周禮》中"内宰"掌王宮政令,《史記》載"内官"為宮廷職官。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寺(sì)

    原義為官署名(如漢代"大理寺"),後指佛教廟宇。在宮廷語境中特指内侍機構,如唐代設"内侍省"管理宦官事務。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曆史語境中的可能含義

結合"内"與"寺"的官署屬性,"内寺"在古籍中零星出現時,可能指:

三、學術考辨要點

  1. 非規範詞彙: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屬曆史語境下的非固定詞組。
  2. 與"内侍"的關聯:唐宋"内侍省"為宦官總署,"内寺"可能為其别稱或衍生稱謂,但缺乏直接文獻佐證。

    來源:《唐代宦官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使用局限性:現存用例集中于明清筆記,且多用于口語化表述,非正式官方名稱。

結論:"内寺"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其含義需依據具體文獻判定。在多數曆史語境中,可理解為宮廷内掌管侍奉、雜役的宦官機構,與"内侍省"職能高度重合,但術語規範性存疑。

參考資料

  1.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2.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3. 張政烺《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4. 趙克生《明代宮廷禮儀研究》,故宮出版社,2019年。

注:因該詞未被标準辭書收錄,以上分析基于曆史文獻片段及構詞邏輯推演,建議使用者結合原始史料謹慎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内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設在宮中的寺院
    指古代皇宮内部設立的宗教場所,主要用于供奉或修行。例如,隋炀帝曾将僧寺改稱“道場”并置于宮中,稱為“内寺”。宋代文獻《事物紀原》提到,這類寺院始于後魏,隋唐時期逐漸制度化,如唐代宗時期已有相關記載。

  2. 指宦官(太監)
    這一用法多見于宋代以後的文獻。例如《鐵圍山叢談》記載,宋代士大夫與宦官(内寺)交往密切,反映了當時宦官勢力的擴展。


二、曆史演變與補充說明


三、總結

“内寺”的核心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事物紀原》《鐵圍山叢談》等宋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俺家補拟布序藏奸長戈長壍啜哄楚芝澄泥硯戥頭東轉西轉恩深愛重梵界覆鼎副貳戆陋隔行如隔山跪伏鬼禍國際航空聯合會和鹄厚俸後宮淮濆回瞻火積驕兵必敗進奉荊卿稘歲酒底浪梗亮瞪瞪料貨戮力壹心荦硞陸氏橘面自冥蒙南貨皮相之談嗛羊碁盤羣形曲踴鋭锒入舍折箭折受事本暑絺歲考擡炮讨米梯己人退送霞袂香客仙師愶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