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自我省察。語出《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後漢書·王允傳》:“夫内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 李賢 注:“内視,自視也。反聽,自聽也。言皆恕己,不責於人也。”
(2).古代養生之道。亦為道家修煉内丹功夫。謂眼不觀外界之物,耳不聽外界之聲。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比之于内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而無執無為;遺世坐忘,以寶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學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滌除嗜慾,内視反聽,屍居無心。”
“内視反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字面拆解
整體含義
強調既要通過内省檢視自身不足,又要接納外部反饋,達到内外結合的完善境界。如《史記·商君列傳》所述:“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說明此詞與自我認知和外界洞察力密切相關()。
曆史文獻來源
道家與養生内涵
在道教修煉中,“内視反聽”被引申為一種修行方法,即通過摒除外物幹擾、專注内在氣息來提升修為()。
個人修養層面
如三國時期嵇康在《答難養生論》中提到,通過内視反聽可實現“愛氣啬精,明白四達”,即減少欲望、專注精神()。
領導力與決策
以袁紹為例,指出其因剛愎自用、不納谏言而失敗,反襯“内視反聽”對領導者平衡自我反思與外部意見的重要性()。
“内視反聽”融合了自我反省與開放包容的雙重智慧,既可用于個人修身養性(如道家修煉),也可作為處世哲學,強調内外兼修以達成更高境界()。
《内視反聽》是一個成語,由“内視”和“反聽”兩個詞組合而成。下面将對《内視反聽》這個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解釋。
《内視反聽》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内”(内部旁)和“聽”(耳旁)。其中,内部旁是由“入(人偏向右一點箭頭)”和“三”組成,耳旁是由“耳”組成。内部旁包含了3個筆畫,耳旁包含了4個筆畫。
《内視反聽》一詞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内視反聽》形容人心高處,精神集中,謹慎小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内字的上面是一個“人”字,表示心的内部,下面是一個“目”字,表示要仔細觀察;視字則寫作“見”字左邊是一個“目”字,右邊是“權”字,表示用權威的目光去看;反字寫作“反”字,表達了傾聽之意;聽字寫作“耳”字,表示用耳朵聽。
《内視反聽》的繁體字寫作“內視反聽”。
他學習時總是内視反聽,在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内視反聽》是一個成語,沒有特定組詞群。
内視反聽與“洗耳恭聽”意思相近,都形容謹慎傾聽、專心觀察。
與内視反聽意義相對的是“視而不見”和“充耳不聞”,都表示對外界事物漠視或不聞不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