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視反聽的意思、内視反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視反聽的解釋

(1).謂自我省察。語出《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後漢書·王允傳》:“夫内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 李賢 注:“内視,自視也。反聽,自聽也。言皆恕己,不責於人也。”

(2).古代養生之道。亦為道家修煉内丹功夫。謂眼不觀外界之物,耳不聽外界之聲。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比之于内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而無執無為;遺世坐忘,以寶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學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滌除嗜慾,内視反聽,屍居無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視反聽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具有深刻的哲學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道家修煉術語)

指道家修煉時的一種方法:

  1. 内視:閉合雙目,集中精神向内觀照自身的五髒六腑。
  2. 反聽:屏除外在聲響,轉而聆聽體内氣息的運行之聲。

    這種修煉旨在通過内觀自省達到身心合一、洞察本質的境界。

    文獻依據:

    《後漢書·王符傳》載:“内視反聽,則忠臣竭誠。” 其注引《史記》雲:“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

    《莊子·人間世》提出的“心齋”概念(“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亦與此理念相通 。

二、引申義(處世哲學)

引申為一種自我完善的處世态度:

  1. 内視:主動反省自身的過失與不足;
  2. 反聽: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與建議。

    強調通過自我檢視和接納外部意見來明辨是非、修正行為。

    文獻依據:

    漢代王符《潛夫論·明闇》雲:“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 雖未直用“内視反聽”,但“兼聽”思想與之契合 。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自我省察并聽取他人意見”,體現其自省與納谏的雙重内涵 。

“内視反聽”融合了道家内修智慧與儒家修身理念,既是一種追求内在通透的修煉方法,也是一種強調自省與開放的處世準則,對個人修養與領導藝術均有指導意義。


參考來源:

《後漢書·卷四十九·王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莊子·人間世》,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

王符《潛夫論·明闇》,彭铎校正本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内視反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拆解

    • 内視:字面意為“向内看”,指自我省察、反思自身言行()。
    • 反聽:字面意為“向外聽”,指主動聽取外界意見或建議()。
  2. 整體含義
    強調既要通過内省檢視自身不足,又要接納外部反饋,達到内外結合的完善境界。如《史記·商君列傳》所述:“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說明此詞與自我認知和外界洞察力密切相關()。


二、出處與引申

  1. 曆史文獻來源

    • 最早見于《史記·商君列傳》,原文強調“自省”與“納谏”的重要性()。
    • 《後漢書·王允傳》進一步引申為:“内視反聽則忠臣竭誠”,說明其對領導者的借鑒意義()。
  2. 道家與養生内涵
    在道教修煉中,“内視反聽”被引申為一種修行方法,即通過摒除外物幹擾、專注内在氣息來提升修為()。


三、應用與實例

  1. 個人修養層面
    如三國時期嵇康在《答難養生論》中提到,通過内視反聽可實現“愛氣啬精,明白四達”,即減少欲望、專注精神()。

  2. 領導力與決策
    以袁紹為例,指出其因剛愎自用、不納谏言而失敗,反襯“内視反聽”對領導者平衡自我反思與外部意見的重要性()。


四、近義與反義詞


“内視反聽”融合了自我反省與開放包容的雙重智慧,既可用于個人修身養性(如道家修煉),也可作為處世哲學,強調内外兼修以達成更高境界()。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蒙邦埸蹦跳摻槌辰時赤曆愁霖穿城綽有餘暇慈悲詞旨大媽媽點手劃腳東林發旦返步風雨不改付推服務工業部門鳏孤骨發觚盧悍頑黑經涸思乾慮猴拳花梗回換回見見義勇爲繭紙解答疾惡如讐警區襟懷擔白進退消長峻高懶懶老根子勞窘量入為出溜勢馬伯六明薦靡膴内廏齧棃逆行倒施盤鄉仟仟契诃夫青脣窮谷窮骨全節三房慎戒泰帝騰辨外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