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征的意思、納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征的解釋

即納币。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儀禮·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鄭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納币以成昏禮。” 賈公彥 疏:“納此,則昏禮成,故雲徵也。”《晉書·禮志下》:“ 江 左以來,太子婚,納徵用玉璧一,獸皮二,未詳何所準況。”《南史·裴松之傳》:“有司奏太子婚,納徵用玉璧虎皮。”參見“ 納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征”是中國古代婚禮“六禮”中的第四禮,特指男方向女方送聘禮的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含義

2.流程與意義

3.聘禮的特點

4.其他别稱與演變

5.文獻依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婚俗全貌,可參考《禮記》等文獻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征的意思

納征(nà zhēng)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征募制度,是指按照國家法令,向各地征召人員、集結器械、調撥物資,為國家進行戰争或其他重大事件做準備。後來,納征的含義擴展為征收稅款或數額,履行國家義務,或者按規定的方式加入某個組織或集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征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納”和“征”。其中,“納”的部首是“糸”(絲字旁),共7個筆畫;“征”的部首是“彳”(行字旁),共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納征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一書中。“納”意為接收、收納,“征”意為征募、募集。在繁體字中,納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納征為例,它們的古代寫法如下:

納:纟口

征:征頁

例句

1. 政府對企業進行納征以籌集資金。

2. 那位勇敢的戰士義無反顧地回到軍營,參加納征。

組詞

1. 納稅:向政府繳納稅款。

2. 征兵:征募士兵參軍入伍。

3. 納悶:感到困惑和疑惑。

4. 繳納:交納、付錢。

近義詞

1. 徵募:征召募集,意思與征募相近。

2. 召集:號召人們聚集到一起。

3. 籌集:準備集齊或積累一定的數量。

反義詞

1. 開除:解除某人的職務或組織關系。

2. 退兵:将士兵撤出戰線或軍區。

3. 還原:把事物恢複到原來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