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牖的意思、納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牖的解釋

《易·坎》:“六6*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程頤 傳:“納約,謂進結於君之道;牖,開通之義。室之暗也,故設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處,以況君心所明處……人臣以忠信善道結於君心,必自其所明處乃能入也。”後遂以“納牖”謂導人于善。《明史·鄭履淳傳》:“忠言重折檻之罰,儒臣虛納牖之功。” 清 黃宗羲 《汪碩公墓表》:“其於經世之曲折,奏對之詳明,納牖揚庭,寂然無一可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納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納牖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漢字本義及經典文獻用例進行考釋。

一、字源解析 “納”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絲濕納納也”,本指浸潤滲透,引申為接受、容納之意。“牖”在甲骨文中象窗棂之形,《詩經·豳風》毛傳注:“牖,窗也”,特指房屋的透光通風結構。

二、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周易·坎卦》虞翻注:“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指通過窗戶進行物品交接。宋代朱熹《周易本義》引申為“喻君子處險而能通其志”,賦予溝通啟迪的哲學内涵。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文實踐中,該詞多保留其古文用法,常見于學術論著引證古典文獻時使用。教育部《古代漢語教學大綱》将其列為文言文閱讀二級詞彙。

四、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建築智慧與哲學思維的結合,如《齊民要術》記載的“納陽避陰”營造法則,通過牖戶設計實現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

“納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理解:

1.讀音與詞源

2.核心釋義

3.用法示例

4.與近義詞的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易經》相關注解或《明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捱磨礙嶮暗蔽阿狥播布參配柴丬嘗寇垂耳單貧道謀打銷燈花得死詄蕩蕩地名抵掌而談囮鳥感涕哥兒們過頭拄杖函崤涵虛呵禦堠程交帳截教借飾戢翮進造九秋計惜觊欲捐監狂者邋邋兩許疠風幔亭梅花約攀扯配防平均地權皤蒿切實嘁哩喀喳瓊片觩角神抶電擊首服水陸停火痛酷童聲烏豆物事湘君象尼先務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