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姿态柔美貌。淖,通“ 綽 ”。《莊子·逍遙遊》:“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陸德明 釋文:“淖約, 李 雲:‘柔弱貌。’ 司馬 雲:‘好貌。’”《漢書·揚雄傳上》:“閨中容競淖約兮,相态以麗佳。” 顔師古 注:“淖約,善容止……淖音綽。”
(2).指物性柔弱。《莊子·在宥》:“淖約柔乎剛彊。” 成玄英 疏:“淖約,柔弱也。矯情行於柔弱,欲制服於剛彊。”《荀子·宥坐》:“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 楊倞 注:“淖當為綽;約,弱也。綽約,柔弱也。”《孔子家語·三恕》作“綽約”。
(3).指姿态柔美的女子。 蘇曼殊 《非夢記》:“子有夙慧,我深信之;毋近淖約,自不沉煩惑之海。”
淖約(chuò yu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姿态柔美貌
本義形容女子體态輕盈柔美,如《莊子·逍遙遊》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此處以“處子”(少女)喻純淨柔美之态 。
延伸義:後引申為事物姿态的婉約秀麗,如宋代詩詞中以“淖約”摹寫柳枝搖曳之姿。
柔弱、馴順貌
《說文解字注》釋“淖”為“泥沼”,含柔陷之意;“約”有纏束之義,故複合詞暗含“柔順易曲”的特質 。古籍中亦用于形容物性柔軟,如《周禮》鄭玄注“玉質淖約”,指玉溫潤易琢。
收錄雙義項:“① 柔美貌;② 柔弱貌”,并引《莊子》《史記》為例證。
強調其通“綽約”,釋義聚焦“姿态柔婉,性情溫順”。
析字形:“淖從水卓聲,本義泥濘,轉訓柔澤”,揭示詞義衍生邏輯 。
該詞屬文言雅語,今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論述。日常語境中,“柔美”“婉約”等現代詞為其常見替代表述。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依據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紙質文獻版本。)
“淖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姿态柔美
指人或事物形态柔婉秀麗,常與“綽約”相通,讀作nào yuē。例如《莊子·逍遙遊》中“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以“處子”(少女)比喻柔美之态。
物性柔弱
形容物體性質柔軟或力量薄弱。如《莊子·在宥》提到“淖約柔乎剛彊”,說明柔弱可調和剛強。
代指柔美女子
直接引申為形容姿态美好的女子。例如蘇曼殊在《非夢記》中用“淖約”指代女性。
可通過以上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查閱更詳細的古文例證。
八卦陣薄暮冥冥襃序不宰冊函察度常形超步誠樸辍駕辭不達義登隴調蹇地溝風塵之聲封鎖氛祅付諸一炬各奔東西關陲觀衆寒梭好象紅曲簡淡鍵入嘉魚井宿扛擡空門友誇論哭秦庭蠟飨兩鼠鬭穴漫不經意梅花處士便佞青缗請賞祈文器資七縱七擒驅先三婦豔澀脈森聚少童沈結殊裔肅立台觀貪歡桃浪體魄退版托諸空言微禹弦詞綫路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