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囊箧的意思、囊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囊箧的解釋

(1).猶囊笥。古代讀書人多用以裝書籍文稿,故亦借指書籍。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 宋 蘇轼 《遊寶雲寺得唐彥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書一絕句因和其韻作兩首送之且歸其書唐氏》之一:“清詩不敢私囊篋,人道黃門有父風。”

(2).袋子與箱子。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媳婦,你衣衫盡解典,囊篋已罄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官檢所遺囊篋,得松脂戲衣之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囊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書籍或裝書籍的容器,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義
    “囊”指袋子,“箧”指小箱子,合起來泛指古代讀書人存放書籍、文稿的容器。例如《新唐書》提到“書成不可露齎,必貯以囊笥”(此處“囊笥”與“囊箧”同義)。

  2. 借代義
    因古代書籍常存放于囊箧中,故也借指書籍或文獻。如唐代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中“坐披囊箧,而神交萬古”,即指通過閱讀典籍與古人精神交流。


二、用法與例句

  1. 古籍用例

    • 唐代柳宗元在《與友人論為文書》中寫道:“退發囊笥,編其蕪穢”,描述整理書籍的行為。
    • 清代文獻《囊箧造句》中提及“囊箧全空”,形容財物或書籍散盡的狀态。
  2. 結構特點
    作為并列式複合詞,“囊”與“箧”均屬容器類,組合後強化了“收納”功能,多用于文雅語境,常見于史書、文論中。


三、相關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通》《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囊箧的意思

《囊箧》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詞性質,意思是“口袋中盛物品的袋子”。它通常指的是旅行、野外探險等情況下攜帶行李物品的包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囊箧》是由“囗”和“⺮”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囗”部首為3畫,“⺮”部首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囊箧》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名》一書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依然是「囊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囊箧》的寫法稍有不同。其古時寫法為「囊篋」。在篆書中,「篋」是指一種口袋,「囊箧」又可用來修飾篋袋的攜帶物品。

例句

1. 他背着一個沉重的囊箧,步履艱難地前進。

2. 這個勇敢的冒險家總是帶着一個飽滿的囊箧,準備應付各種情況。

3. 擁有一顆囊箧般的心,我們可以裝下更多的寬容和善意。

組詞

囊中羞澀、滿囊禍福、囊括、囊腫、箧中之物

近義詞

行囊、行李、包袱

反義詞

輕便、無包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