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符號:nm)是長度單位,其概念和特性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單位換算
1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1 text{nm}=10^{-9} text{m}$),相當于4倍原子大小或頭發絲直徑的十萬分之一。
舉例:将1納米的物體放在乒乓球上,比例相當于乒乓球置于地球表面。
尺度意義
納米介于微觀(原子/分子)與宏觀世界之間,是物質特性發生顯著變化的臨界尺度。
物理化學性質突變
在1-100納米範圍内,材料可能呈現導電性、光學特性等反常變化(如銅不導電、二氧化矽導電)。
原因包括:
應用基礎
納米技術通過操控原子/分子結構,賦予材料高強度、超大比表面積等特性,應用于醫學、能源、電子等領域。
國際學界将其分為6個分支:
20世紀70年代納米顆粒材料問世,80年代成為研究熱點,現被視作21世紀核心科技之一。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案例或單位換算公式,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具體描述。
納米(nà mǐ)是一個計量衡單位,表示長度或尺寸的一個十億分之一,即10的負9次方。
納字由纟(糸,絲)部作為邊旁,那(耐)為聲旁。它屬于象形字,是通過描繪蠶的絲線來表示糸部。
納字最早源于甲骨文,演變過程中加入了左右結構的耐字,形成了現在的納字。
繁體字“納”在形狀上比簡體字多出了一個“糸”部分的豎筆,使整個字形更加複雜。
在古代,納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畫法相對簡化,沒有耐聲旁的結構。
1. 這台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可以以納秒為單位來衡量。
2. 納米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的變化。
納米級、納米技術、納米顆粒、納米材料、納米結構
微米、皮米、飛秒
千米、兆米、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