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捺缽的意思、捺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捺缽的解釋

契丹語。相當于漢語的“行在”。 遼 主的行營。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六:“北人謂住坐處曰捺鉢……是 契丹 家語,猶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編燕北錄》:“所謂捺鉢者,戎主所至處也。”《遼史·營衛志中》:“ 遼國 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嵗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鉢。”《遼詩紀事·懿德皇後》《回心院》詩注:“君臣尚獵,故有四時捺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捺缽”是契丹語音譯詞,原意為遼代皇帝的行營或行在,後演變為指代遼帝四季遷徙遊獵的政治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捺缽”源自契丹語,意為“行營”“行帳”或“行在”,即遼帝在遊牧生活中臨時居住的營地。這一詞彙體現了契丹族“居處無常,四時轉徙”的遊牧傳統。

  2. 四時捺缽制度
    遼代皇帝根據季節變化,在不同地點進行漁獵、避暑等活動,形成“四時捺缽”制度:

    • 春捺缽(春水):正月至四月,主要活動為鑿冰捕魚、放鷹捕獵天鵝(今吉林月亮泡一帶);
    • 秋捺缽(秋山):七月至十月,以獵鹿、熊為主;
    • 冬夏捺缽:避寒或避暑,處理政務并舉行儀式。
  3. 政治與文化意義
    捺缽不僅是生活習俗,更被納入遼代治國制度。遼帝通過四季遷徙保持與部族的聯繫,同時兼顧對漢地的統治,形成“因俗而治”的雙軌政治體系。

  4. 其他語境中的含義
    在佛教語境中,“捺缽”被個别文獻解釋為修行者使用的供養缽,但此用法與契丹語原義無直接關聯,可能是漢語中的同形異義詞或誤傳。

捺缽的核心含義與遼代政治制度密切相關,反映了遊牧文化與中原治理模式的融合。其曆史意義遠大于其他邊緣化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捺缽》的意思

《捺缽》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佛教信仰中的一種儀式,在宗教上是對自己的心性進行檢驗和淨化的一種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捺缽》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捺(手部部首)和缽(金屬器物部首)。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捺缽》一詞最初來源于佛教經典,是漢傳佛教中的術語,具體可追溯至《法苑珠林》等佛教經典中。

繁體

《捺缽》的繁體字為「捺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捺缽》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基本上仍然是由「手」和「缽」這兩個部首組成的。

例句

1. 修行者将心性抑揚頓挫地捺缽,希望達到心靈的淨化。

2. 捺缽是佛教中一種重要的儀式,可以幫助修行者擺脫塵世的煩惱。

組詞

捺缽寶相、捺缽女、捺缽行者

近義詞

打坐、冥想、禅修

反義詞

紛雜、喧嚣、浮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