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斫的意思、木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斫的解釋

即櫌。一種敲打土塊、平田的農具。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水稻》:“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一:“今田家所制無齒杷,首如木椎,柄長四尺,可以平田疇擊塊壤,又謂木斫,即此櫌也。”參見“ 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傳統農具。以下是基于多來源信息的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木斫(拼音:mù zhuó,注音:ㄇㄨˋ ㄓㄨㄛˊ)指一種用于敲碎土塊、平整田地的木質農具。其形制類似無齒耙,頭部為木槌狀,配以長柄(通常四尺左右),主要用于農耕中的土壤整備環節。

  2. 功能與用途

    • 敲碎結塊土壤,使土地松軟適合播種;
    • 平整水田或旱田表面,促進灌溉均勻;
    • 北魏《齊民要術·水稻》記載:“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說明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用于水稻田管理。
  3. 字形解析

    • 木:指材質為木質;
    • 斫:本義為斧刃,此處引申為砍擊工具的功能屬性。
  4. 别稱與關聯
    該農具在古籍中亦被稱為“櫌”(音yōu),明代《農政全書》明确記載木斫即櫌的别名,屬于古代農具分類中的整地工具。

木斫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重要工具,兼具碎土和平整雙重功能,其形制演變反映了傳統農耕技術的發展。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具體系,可參考《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農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斫》的意思

《木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斧頭或刨子對木材進行加工、雕刻或削減。

《木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斫》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斤”,其中“木”表示與樹木相關,“斤”表示用刀斧進行砍削。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木斫》的來源

《木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木”和“斫”兩個字組合而成。這個詞語描繪了古人對于木材的加工和雕刻的技藝。在古代,木斫是一項重要的手工藝,人們通過木斫可以将木材加工成各種形狀的器物。

《木斫》的繁體

《木斫》的繁體字為「木斲」,它在使用上和意思都與《木斫》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些許不同,包括《木斫》也有一些差異。具體的古代寫法為「木斮」,這個寫法在字形和造型上略有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和《木斫》是相同的。

《木斫》的例句

1. 他用笨重的木斫将原木削成了一根漂亮的木棍。

2. 木匠用磨快的斧頭進行木斫,修整木材的棱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木頭、木雕、斧頭、刨子、刨削

近義詞:木雕、木工、木刻、木藝

反義詞:木材、原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