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奈何的意思、奈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奈何的解釋

(1) [how]∶怎麼辦

無可奈何

(2) [how]∶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铢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于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do sth.to a person]∶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詳細解釋

(1).怎麼,為何。《禮記·曲禮下》:“國君去其國,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廟也’;士曰‘奈何去墳墓也’。” 宋 葉適 《題韓尚書帖》:“當時有識者皆怪訝,謂‘此乃古人遺風,前輩雅韻,奈何反被劾也!’” 冰心 《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為之身,受十方供養?”

(2).怎麼樣;怎麼辦。《戰國策·趙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魯連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齊 楚 則固助之矣。’”《楚辭·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猶言辦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王定 沒奈何,隻得來到下處,開了皮箱,取出五十兩元寳四個,并尺頭碎銀。”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裡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擱她的功課。”

(4).謂采取手段、辦法整治對方。《水浒傳》第二回:“為因新任一個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 王進 。”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 張千 ,休教走了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躊躇了一夜,欲要隱忍,心下卻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卻又沒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隻管軟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紅樓夢》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來要尋事奈何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奈何”是一個多義文言詞彙,其含義隨語境演變可分為以下層面:

一、核心含義

表示反問或感歎,傳遞無奈、無法解決的情緒,相當于“怎麼辦”或“如何”。例如:

二、語義演變

  1. 古代用法

    • 疑問:詢問應對方法,如《阿房宮賦》中“奈何取之盡锱铢”(為何搜刮到一锱一铢都不剩?)
    • 處置:表示懲治或對付,如元曲《鐵拐李》中“等我慢慢奈何他”(等我慢慢整治他)
  2. 現代用法
    更多用于感歎語氣,表達困惑或不滿,如“奈何他如此固執”(為何他這樣固執?)

三、語法結構

四、延伸成語

語言對比

法語中譯為“comment, en vain”(如何,徒勞),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對應“Les gens ne craignent pas la mort, pourquoi les menacer avec elle”。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與現代語義演變,如需更完整例句可參考《史記》《戰國策》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奈何

奈何(nài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感歎、惋惜、無奈之意。該詞由部首“大”和“奈”組成,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奈何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大禹谟》中,意為無奈。在古代文獻中經常用來表示不能承受之意。

繁體

奈何的繁體字為「奈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奈何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代奈的上部分寫作手,下部分寫作殳,表示手持武器。而何的上部分寫作人,下部分寫作句,表示人的話語。

例句

1. 他雖然努力了,奈何天不假手。
2. 我隻能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感到奈何。
3. 面對困境,他感到奈何自己無能為力。

組詞

無奈、可奈何、奈何橋、豈可奈何、奈何天

近義詞

無可奈何、感歎、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反義詞

有辦法、有計策、有解決辦法、有對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