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如此。 三國 魏 曹操 《楊阜讓爵報》:“ 姜叙 之母,勸 叙 早發,明智乃爾。” 宋 楊萬裡 《觀雪》詩:“屑雲作粉如何濕,琱玉為花乃爾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我謂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爾!”
(2).竟然如此。《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道過 滎陽 ,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 子訓 曰:‘乃爾乎?’”
“乃爾”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如此、像這樣”,在不同語境下可表達驚訝、強調或比拟的語氣。以下是詳細解析:
直譯“如此”
表示對事物狀态的描述,如《晉書·桓溫傳》中“安石,卿何事乃爾!”即“安石,你為何如此行事!”。
強調“竟然如此”
帶有意外或感歎色彩,例如曹操《楊阜讓爵報》中“姜叙之母,勸叙早發,明智乃爾”,意為“姜叙的母親竟如此明智”。
比拟句式:
如“何其相似乃爾”,意為“竟如此相似”,強調兩者高度雷同。
獨立作狀語:
《樂府詩集·焦仲卿妻》中“作計乃爾立”指“計劃像這樣确定”。
現代漢語中,“乃爾”主要用于成語或書面語,如“何其相似乃爾”常見于文史評論中,體現古雅色彩。
若需更多例證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乃爾》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被用作代詞,表示“你”或“你們”,用來稱呼對方或表示詢問、勸告等。
根據《康熙字典》,乃字的部首是丿,總共有三個筆畫。
而爾字的部首是耳,總共有八個筆畫。
乃爾是漢語中的古代詞彙,在古籍中廣泛使用。乃字來源于古代楚國的古文,意為“你”;爾字在古代常被用作代詞,意為“他、她、它、你”。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則表示對方或自己,即“你”。
在繁體字中,乃爾分别寫作「乃」和「爾」。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乃字通常會加上衣服相關的衣字旁,即「衤」,表示與衣物有關的含義。爾字在古代寫作「尓」,由立字旁加上小人旁構成。因此,在古時候,乃爾的寫法是「乃衤」和「尓」。
1. 乃爾何處去?(你要去哪裡?)
2. 乃爾願意與我共進晚餐嗎?(你願意和我一起吃晚餐嗎?)
1. 乃心(你的心)
2. 乃真(你真的)
3. 乃友(你的朋友)
1. 汝(你)
2. 君(你)
3. 吾(我)
他、她、它(非你)
【别人正在浏覽】